“郎有情,妾有意,奈何家长不给力! ”
中国篮协的一纸公文,让“科比加盟CBA”顿成泡影。
据了解,中国篮协从一开始,就对CBA球队签NBA巨星打短工“不太感冒”。原因有三:一是这些球星难于管理;其次,中国篮协不希望这些球星随着停摆结束而突然离开,从而对联赛造成伤害;三是伦敦奥运会在即,中国篮协希望本土球员得到更多的出场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据知情人士透露,还有一股重大的阻力来自于部分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无能力签下NBA巨星,因此也不希望其他俱乐部签下大牌球员,从而影响自身的联赛成绩。
但事情真会是这样吗?一些球星管理难这是事实,但是不能因为难以管理就因噎废食,将高水平的外援一概拒之门外,CBA各俱乐部需要提高管理外援能力,但能力不是凭空提高的,而是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也并不是所有的外援都难以管理;其次,NBA球星随着停摆结束可以终止合同离开,固然会打击联赛的完整性,但这些球星哪怕打上十场比赛,对CBA品牌的提升、对中国球员实战能力的提高等等方面,都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好处。
篮协希望本土球员获得更多联赛出场时间,以提升国家队水平,这个初衷是好的。但中国篮协应该鼓励本土球员努力训练,通过提高自身实力来争取出场时间,而不应该设置障碍,通过限制高水平对手,来“人为”为本土球员制造出场时间。当前还有一个滑稽的现象:一方面国家队费尽心机找国外高水平球队比赛,另一方面,联赛中却固步自封,想尽办法限制外援,甚至将平时请都请不来的球星拒之门外,非常荒唐。事实一再证明,“闭关修炼”的时代早已过去,本土球员出场时间充足,不一定能提高实力,而很可能是低水平的竞争。这种竞争中出来的球员,在国际赛场上仍然不堪一击。
综上,从长远来看,引进科比等大牌球星显然利大于弊,即便NBA巨星来中国是为“淘金”,但俱乐部、CBA也可以利用“巨星效应”为自己淘金,这注定是一件多赢的事情。中国篮协应该放下偏见,海纳百川;部分持反对态度的俱乐部应该意识到做大蛋糕才有出路,而不应该抱着“在原有的蛋糕中多分一杯羹”的心态来绑架中国篮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