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深圳大运会 > 大运会评论

大运新标杆深圳新起点 青春城市铸就新的里程碑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2011年08月24日11:56
深圳以“办赛事”推动“办城市”,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图为记者近日航拍的深圳中轴线。(资料照片)深圳商报记者 薛云麾 摄
  深圳以“办赛事”推动“办城市”,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图为记者近日航拍的深圳中轴线。(资料照片)深圳商报记者 薛云麾 摄

  深圳商报记者 李南玲 钱飞鸣 米鹏民

  历经12天“不一样的精彩”,深圳大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青春城市和青春盛会携手铸就大运史上新的里程碑。

  历经4年多的紧张筹备,年轻的深圳借大运盛会成功完成了一次国际化“成人礼”。

  耀眼的大运圣火已经熄灭,深圳新30年的发展梦想,正在大运会创造的更新更高的平台上灿烂绽放。

  国际化标杆】

  “要将深圳放在世界地图上”

  “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大城市,这里充满生机活力,是观察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在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充满诗意向世界介绍深圳。

  年轻城市主办青春盛会,对深圳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会。从申办成功的那一天开始,深圳市委、市政府就深刻认识到这一历史性机会的不平凡意义要把举办大运会作为最佳舞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向世界展示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形象,展示深圳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城市品质,展示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辉煌成就。

  在深圳人的眼里,深圳大运会绝不仅仅是深圳建市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综合性国际赛事,更是深圳实现国际化梦想最好的“成人礼”。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直言:去年5月,我们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目标,但客观上深圳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不是体现在“硬件”上,而是更多体现在“软件”上,特别是在城市的国际化氛围、国际知名度、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深圳与世界先进城市差距还比较明显。

  大运会设立的国际化标杆,无疑为深圳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重大机遇。

  回顾深圳经济特区的前30年,深圳国际化的元素更多体现在产业角度,成功成为全球化产业链特别是高端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大运会虽然只有短短12天,但深圳在家门口展开了有史以来最为成功、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城市营销:科技之城、创业之城、文化之城、滨海之城……“印象深圳”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了深圳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魅力和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形象。而全世界也有了一次零距离观察深圳、品味深圳、认识深圳的难得机会。

  不妨听一听国际友人的评价,那是对深圳种种努力最好的褒奖。

  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主席吉安尼·梅罗表示:“我在这期国际体育记者协会杂志封面上有一个特别的设计:在世界地图上,特别标注出深圳这座城市。我在给青年记者讲授新闻报道角度时特别提到,要将深圳放在世界地图上,而不只是单纯报道一个比赛本身。”

  更为精彩的表述来自已经离任的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他在深圳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了这样一个例子:2006年,第一次来深圳前,我在美国告诉朋友要去中国、去深圳,他们都会问:深圳在中国的哪里?这次来深圳前,很多人都会说:哦,深圳,那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中国城市。我想这就是大运会带给深圳的礼物: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深圳。相信在2011年后,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城市。

  人文标杆】

  城市精神在大运中升华

  和国际名城比什么?向国际名城学什么?对于深圳来说,城市人文精神是最重要的“软实力”。因为深圳清楚地知道,国际先进城市之所以受人敬重,所倚仗的绝不仅仅是强大的物质财富,更是人文精神为代表的文化力量。

  作为一次国际化大考,深圳大运会成了深圳城市人文精神实现升华的理想舞台。

  那是开放的深圳。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申办大运时的口号,眼下得到最好的解释。看那许多第一次来到深圳的外国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在开幕式入场式上拉出“我们爱深圳”的横幅,让人感动,更让人自豪。

  开放,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境界。和以往不同的是,深圳的火炬手不是明星,而是草根。最为耀眼的第一棒,是刚刚从贵州毕节赶回来的支教义工孙影。孙影对此的解释是:“我想火炬传递的是志愿精神,希望更多的人像火炬接力一样加入义工队伍,加入支教队伍。”

  那是创新的深圳。

  深圳大运不比开闭幕式的“排场”,但是开闭幕式“不一样的精彩”,却得到了全世界更多的认同和喝彩。无论是充满高科技元素的世界之门,尊重历史传承的书本火炬塔,“回归体育、回归仪式”的时代理念,环保、时尚元素的巧妙运用,还是“火炬上网”,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超过900万人参与的虚拟传递,深圳奉献的是创意的智慧,是创新的灵魂。

  创意让仪式更精彩,创新让盛会更有底蕴。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评价说,开幕式从场地选择、过程策划、材料选择、新技术运用等多个方面都体现着“不一样的精彩”,也体现了“回归体育、回归仪式、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这种尝试将为深圳乃至中国日后承办大型赛事提供新思路,展示了当代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和形象。

  那是务实的深圳。

  算GDP,深圳去年达到9510亿元人民币,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算财政收入,深圳去年同样突破千亿台阶,在国内位居三甲。对深圳而言,不走文艺奢华盛宴的开幕式老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因此,大运会开闭幕式更加强调简约、环保,不攀比排场、不攀比投入、不攀比豪华,所求的是办出新意、办出特色。

  更大的务实还在整个筹办过程本身。办大运,更是办城市。深圳将筹办大运和城市发展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场馆建设上坚持“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的原则。维修改造现有场馆和临时场馆41个,占全部场馆的65%。而对所有场馆的赛后利用,都从提升市民公共文化福利的角度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安排。

  那是奉献的深圳。

  2万多场地志愿者应者如云,25万城市志愿者几乎是全市的义工“成建制”转换,100万社会志愿者服务于深圳的每一个角落……

  不计报酬,不言辛苦,不负众望,深圳这座典型的移民城市,用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向全世界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文化凝聚力。

  8月18日的排球赛场。国际大体联仲裁委员会技术代表兰尼·贝瑞关注的对象不是场上的运动员,而是负责维持场地的快擦手。用DV记录的兰尼感叹,这将是世界排联最好的快擦手教材。

  发展标杆】

  城市活力在大运中提升

  接受媒体采访时,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表示:我们力争通过筹办大运会的过程,使深圳的城市面貌实现更大变化,以“办城市”保障“办赛事”,以“办赛事”推动“办城市”,既争一时,更争长远。

  大运给深圳带来了什么?这是一串影响深远且令人骄傲的答案。

  借助大运,深圳的区域发展更协调。大运中心最初的选址方案有两个:南山深圳湾填海区和龙岗龙城西区。如果只是办赛事、展形象,前者产业繁荣,交通发达,可能更适合。但是,如果布局原来的“关外”,对城市发展相对滞后、急需有效拉动的后发达区域,则可能产生全局、整体、根本性的影响。结果,大运中心花落龙岗。

  借助大运,深圳的文体设施更均衡。申办大运会成功时,深圳市一级体育场馆只有6个,区级场馆31个,包括大学在内容纳2000人以上的体育场馆只有12个,而大运会使用的63个体育场馆在赛后将成为向市民开放的文体活动中心。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分布在体育设施相对滞后地区,“我们的设想就是要利用大运会的举办加快特区一体化,”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官员如此说。

  借助大运,深圳的交通格局更完善。配合大运会的举办,深圳提前规划,如期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北站、深圳机场二跑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使城市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轨道交通二期一举开通5条线路,通车里程多达155公里,目前日均客流量达175万人次,这些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公交格局,部分主干道车流量较地铁全网开通前下降20%左右。

  除了“看得见”的工程,大运也让深圳市民感受到了“看不见”的变化。

  比如水。从申办大运会开始,深圳已投入151亿元资金进行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能力比2005年提高1.2倍,河流平均污染指数下降23%,污水再生利用率从2005年的不足1%提升到目前的30%左右,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等原来黑臭不堪的市区河道已经成为美丽的景观河。

  比如气。随着电厂污染治理、锅炉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等一项项行动的实施,深圳天空明朗、空气清新、夜空明净的时间越来越长。2010年全市空气质量210天为优,146天为良,合计占总天数的97.5%。

  这些成绩,并不能完全归结于大运的举办。但办大运,无疑是城市发展活力的加速器。

  认同标杆】

  社会共识在大运中凝聚

  办好一届大运,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是人。深圳大运的成功,凝聚社会共识是一条宝贵经验。

  拥有1400万人口的深圳汽车总量已超过200万辆。如何保证大运期间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顺,深圳没有选择惯用的限行,而是推出了绿色出行,让普通市民选择出行方式,深圳鼓励市民“自愿申报停驶”,其中深意令人回味。媒体评论称:强制性限行易操作、收效快,但其作用仅限于一次赛事,对城市发展没有“附加值”;“自愿停驶”却给了市民一次自愿参与城市管理的“演练”机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演练”,这个城市终将形成以公民意识为坚实基础的理性自我调节机制,由此实现一个成熟社会所应有的高效、民主管理。

  43万机动车主自愿报停,这一数字接近汽车总量的四分之一。初步统计显示,全市拥堵路段和拥堵时间减少约30%,主干道平均车速提高了12%,路网车流量减少近20%。

  “不知道人的喉咙在5小时的声嘶力竭后还能发出什么声音。不管你做不做得到,反正他们做到了。”大运会开幕式上,164名“90后”志愿者们一刻不停地努力调动观众情绪,由此在网上博得了“互动哥”、“互动姐”的美名。上届贝尔格莱德大运会组委会首席执行官约万诺维奇在谈到他们的最大收益时,特别强调了“志愿文化”。他认为志愿者的广泛参与不光是让一届运动会受益,而是在让国家的未来受益。

  深圳的着眼点是常态化的志愿文化,把“举办大运盛会”与建设“志愿者之城”相结合,构建由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体系,提升一个城市在国民素质、社会和谐、文明程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软实力。众多义工“红马甲”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818个“U站”为市民和游客排忧解难。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的“小手拉大手,志愿迎大运”活动,不仅带动了近90万家长参与志愿活动,而且把文明的种子埋到了青少年心中。

  更为深刻的社会共识出现在官民互动。今年年初,深圳网民建言“不比开闭幕式的深圳大运会应该怎么办”,直言大运会首先要做到的是不扰民。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一次公开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完全不扰民是任何大型活动都难以做到的,但深圳会尽量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干扰,希望大家理解。

  第一次国际化大考,深圳的应对总会出现不成熟之处,但是值得称道的是,深圳欢迎批评,欢迎质疑。实际上,不足甚至错误并不令人担忧,令人担忧的是对待不足和错误的态度。

  大运改变深圳。留给深圳,有看得见的物质遗产,也有更多看不见的制度遗产、文化遗产。

  大运标杆】

  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

  大运会给深圳留下了一座新的标志性城市雕塑大运火炬塔。这座不再燃烧的火炬塔,点燃的却是深圳人未来30年“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的精神“圣火”。

  通过大运,深圳创造了新的大运标准。

  加拿大代表团的团长彼德·巴克斯特表示:“深圳大运会已经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标准,如果加拿大以后要举办这么大型的赛事,我们肯定会向深圳看齐。”

  “中国人,好样的!”这是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解说员在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直播中反复感叹的词语。作为下一届大运会的东道主,俄罗斯媒体说,深圳大运会的主办方用另一种简约独特的创意再次征服了全世界。

  通过大运,深圳也为自己的新发展创造了一个大运标杆。

  深圳在大运会筹办过程中奉献的一项接一项“惠民大餐”,体现的是深圳“以一时之争,建千秋之功”的远见。大运会对于深圳的意义,绝不只是舞台上瞬间的闪亮,而是多年以后回首之时,还能欣喜地看到烙印在城市发展轨迹中的“大运元素”。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曾说过,“强调不一样的精彩,也在让这座城市悄然发生‘化学反应’;我们的城市将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我们的市民也将享受这份福利,大运会带来的种种提升,最终将回馈这座城市所有的成员。”

  深圳在大运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创造性形成了许多达到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的“大运成果”全方位社会动员能力、高水平大型活动组织能力、现代化科学化城市管理能力……在“后大运时代”,如何把这些“大运成果”成功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标准,变成能够融入日常城市管理的制度性成果,使深圳更快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发展目标,是深圳今天和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面临的新挑战。

  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大运无疑是“想干”“敢干”的深圳,“会干”“快干”的再出发仪式。

()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