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又见跤王董雅臣,岁月雕刀已在他额头眼角刻下一条条深浅有致的痕迹。董雅臣说,因为有了经历,今天他还有新的追求。
功成名就 痴心不改
对中国式摔跤爱得更深切
董雅臣当运动员时,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10年间,始终保持该级别中国式摔跤全国冠军。此后为了国家“奥运战略”的需要,他进入天津体育学院学习,毕业后出任内蒙古队和中国女子柔道队教练,带出了高凤莲、刘桂珠、常凤霞等全国和世界冠军。尤其是女弟子高凤莲,在第四、第五和第六届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上实现三连冠。
功成名就的草原跤王董雅臣还追求什么?他说,自己对中国式摔跤的忠诚与痴爱没有改变,如果说和过去还有不同,那就是爱得更深切。如今董雅臣四处奔走呼吁,希望中国式摔跤重返全运会,下一步争取进入奥运会。
董雅臣认为,中国式摔跤和奥运会通行的国际式摔跤是相通的,完全符合现代体育竞技概念。国际式摔跤比赛时,裁判往往要趴在地上,才能看清选手是否双肩着地而判负。而中国式摔跤的规则是,除了双脚之外身体任何部位着地即负,这不仅便于裁判掌握,也能让坐得较远的观众看得清楚。
“中国式摔跤与武术一样,历史悠久,都是武术发展到对抗阶段的精华。有了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功和技术,转练柔道和国际式摔跤的选手能很快取得好成绩,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董雅臣说。
四处奔走 多方呼吁
愿中国式摔跤重返全运会
董雅臣练过中国式摔跤,熟悉国际式摔跤,后来又练柔道而且当了教练。他说,相比于其他摔跤项目,中国式摔跤并不置对手于死地,而是通过切、勾、拿、入、揣等技术,迫使对手倒地,倡导“一力降十会”、“以小胜大”、“以巧制胜”、“以巧破千斤”的体育精神。
中国式摔跤原本被列入全运会比赛项目,包括八一队、火车头体协在内的不少省区都成立过摔跤队,内蒙古摔跤队的成绩尤其突出,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式摔跤退出了全运会。如今,董雅臣热切希望中国式摔跤首先回归全运会,然后在国际上推广,争取列为奥运会项目。他说:“为落实奥运战略,中国体育已经与世界成功接轨,但这种接轨不意味着就要丢掉我们特有的中国式摔跤。现在,需要强调弘扬我们的民族体育项目。”
2000年初,董雅臣和天津体育学院刘金亮教授等全国摔跤前辈和教练员联合签名,提交了呼吁中国式摔跤重返全运会比赛的建议书。同年,董雅臣受聘于首都体育学院民族体育系,任中国式摔跤教授。
这些年来,董雅臣参与了中国式摔跤的大学教程编写,多次往返欧洲推广中国式摔跤。他在首都体育学院培养了3届中国式摔跤本科生,代表学院多次在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和国际邀请赛中夺魁。他组织编写制定中国式摔跤行业标准,守望和培养着中国式摔跤的新苗。
“中国式摔跤是振奋民族精神的方式。”董雅臣说,这种跤法融合了蒙古族搏克和各民族摔跤技法,既有亮点,又有看点。中国式摔跤可以做到研究方式学术化、普及推广群众化、竞技比赛市场化、发展范围国际化。
“现在,我国体育已在奥运会上站稳脚跟,应该让中国式摔跤王者归来。”董雅臣说。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正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