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姜辰蓉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攀岩赛上,中国选手钟齐鑫夺得男子速度赛金牌,女子名将何翠莲却与金牌失之交臂。而在弱项难度赛方面,中国队依然未能取得突破。目前,攀岩已经被列入2020年奥运会候选项目,在这一充满年轻活力的运动上,中国正期待完美绽放。
攀岩运动享有“岩壁艺术体操”、“力度芭蕾”等美誉。世界杯攀岩赛是目前世界上级别最高的攀岩赛事之一。此次,中国队也派出包括速度赛名将钟齐鑫、何翠莲在内的年轻队员参赛。
“这个决赛线路难度很大,如果是我的话,我没有信心能够登顶,”在难度赛的决赛现场,中国队选手潘旭华一边观看比赛,一边说。几日前,她刚刚获得全国攀岩分站赛(西宁站)冠军。这次世界杯的难度决赛,中国选手纷纷落马,无缘入围;在速度赛方面,中国名将何翠莲意外败北,也爆出此次比赛最大的冷门。
“中国队在速度赛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俄罗斯队很强,对我们也有很大的挑战,”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攀岩攀冰部主任丁祥华说,“在难度赛、攀石等项目上我们与国外选手还有差距。这两项的提升难度比较大,竞争非常激烈。培养一个优秀的难度选手周期长,需要7至10年,现在中国队的选手大多只有3至5年的培养期,在比赛技能、经验各方面还显得很稚嫩。”
记者看到,此次中国队派出的选手阵容十分年轻,以1985年以后出生的,以及“90后”为主,有的刚刚17岁。他们的手掌无一例外地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和大大小小的伤口,这些都是艰辛的训练和比赛留下的痕迹。“其实也不怎么疼,我们都习惯了,”潘旭华抚摸着手上一处新的伤口说。
据丁祥华介绍,现在国际上也有很多年轻选手,攀岩运动年轻化是大势所趋,而且攀岩被列为2020年奥运会候选项目,许多国家也在为奥运培养选手、积聚力量。近年,国际上针对青少年的比赛越来越多,欧洲几年前就开始推出不少青少年赛事。攀岩在中国还属于一项比较年轻的运动项目。与欧美相比差距很大,但发展速度较快。
“我从13岁开始练习攀岩,应该说这个项目在国内还是比较小众,”中国选手马自达说,“中国选手在训练的方法、手段和系统性方面比国外选手差一些。另外国内选手对外交流少,进步会比较慢。每年国内的比赛大多会参加,但是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就很少。”
为了普及这项运动,提升竞技水平,国家体育总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并发掘好的苗子。目前,国家攀岩队挑选了一些苗子进行专项训练,希望在今后的世界攀岩难度赛成绩上有所突破。对此,国家体育总局专门制定了“攻坚计划”,要在难度和攀石项目上逐步和世界水平靠近。
目前,中国国家攀岩队中的4名藏族运动员全部来自西藏登山学校。藏族运动员因长期的生活环境和传统的运动习惯,使得他们在攀岩运动中更显独特优势。
“我们今年发掘了仁青拉姆、索郎加措这样的优秀运动员,他们已经算是国内一流的选手。这几位运动员已经舀过很多次全国冠军,”丁祥华说,“藏族选手的优势在于,首先他们登山运动发展非常好,攀岩就是从登山运动里派生出来的;另外,从身体条件来讲,他们的力量和耐力有独到的优势。”
除此之外,国家体育总局还将这项运动的目标锁定在青少年当中。仅今年以来,就在全国10个大中城市中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参加活动的青少年总人数近5万人。“今后我们还计划培训更多的师资和教练,让攀岩能够在校园中更为普及,”国家体育总局攀岩攀冰部副主任段大成说。
据了解,中国已成为国际攀联的金牌会员,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这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攀联的话语权。丁祥华说:“现在我们能够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当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虽然我们目前和强队比还有差距,但是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迎头赶上。”(完)2011/09/05 15:42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