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9月8日体育专电 特写:“人在途中,便已感受到了盛会的气息”
新华社记者闫起磊
8日一大早,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内蒙古代表团秋千队领队李玉凡就带着4名队员去熟悉比赛场地。自第四届民族运动会就开始带队的李玉凡,再次奔赴“四年之约”,人在途中,便已感受到了东道主的热情周到,感受到了即将开幕的体育盛会的气息,更令她心潮澎湃。
9月5日,在北京开往贵阳的T87次列车上,记者正好遇到李玉凡一行。队员义日贵说,自己的心“早已飞到了贵阳”。
列车启动前,李玉凡接到一个电话:“喂,对,我是李玉凡,我们已经全部上车了,在8号车厢。”
李玉凡没想到,这个电话,是列车长打来的。
火车启动不久,列车长孟伦特地来到8号车厢,找到李玉凡,“亲眼看到你们我才放心。饮食上有什么特殊要求,需要我们准备什么?”
“要是能给队员提供一点粥就好了,”李玉凡说,这是因为队员需要控制体重。
“没问题,回头就让师傅去做。上了这趟列车,就是到了自己家。一路上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孟伦说。
“真没想到,工作做得那么细,”李玉凡对记者感叹,刚刚出发就感受到了贵阳的热情,“这些细节让我感到温馨。”
李玉凡充满期待,“这些年,国家变化很大,办了许多大赛事。这次民族运动会肯定非常精彩”。
对几名队员蒙古族姑娘义日贵、车红霞和白乌云塔娜来说,此次参赛也非同寻常——这是她们第一次走出大草原,第一次越过黄河、跨过长江,也是她们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
“紧张、期待、激动,”望着车窗外向后飞驰的风景,义日贵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比赛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可以开眼界。听说贵州的苗族兄弟姐妹唱歌非常美,我想亲耳听听。”
李玉凡告诉队员们,民族运动会期间会有民族大联欢节目,这让义日贵感到兴奋。
16岁的义日贵在内蒙古兴安盟一所体育学校学习柔道,练习秋千项目的时间不长,她坦承自己的技巧还有差距,但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
42岁的李爱善是秋千队的一名朝鲜族老运动员,同时担任教练。她是小学体育教师,从小就喜欢秋千。这也许是她最后一次在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赛场“荡”秋千了,不过令她感到欣慰的是,自己训练出了义日贵、车红霞和白乌云塔娜三个“弟子”。
当晚8时30分,列车准时到达贵阳。
“我看见接站的牌子了,”义日贵指着车外兴奋地告诉队友。此时,迎接她们的志愿者已在车站等候多时了。
在出站口,东道主贵州的少数民族姑娘小伙载歌载舞,夹道欢迎,热情的场面让义日贵和队友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穿越4000多公里的路程,这支来自大草原的参赛队伍来到贵阳,怀揣着期待,追逐自己的梦想。(完)2011/09/08 18:34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