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门武术据说源自晚清年间的侠客徐矮师的功夫,其关门弟子、“南北大侠”杜心五将其发扬光大,并命名为“自然门”。杜心五总结自然门的功法精髓为“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自然门功夫不似其他类别的拳种,它不讲究固定的套路,注重的不是拳法而是功法,讲究拳行自然,圆转自如,不呆不滞,软脱灵活,一气呵成。
虽然徐矮师在历史上无从考证,但人们仍尊其为自然门祖师。
关于自然门的更多内容见华声论坛《湖南武术发现之旅总帖》https://cs.voc.com.cn/thread-222320-1-1.html
追忆·杜心五生平
杜心五公又名慎愧,1869年农历十一月初三生于湖南慈利。早年随四川省徐祖师习“自然门”拳术,在河南多行侠义。1900年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经在东京从事革命活动的桃源人宋教仁介绍,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保卫部长,追随孙先生赴欧美、南洋等地从事革命工作。辛亥革命成功后,曾在北京政府农商部任职,后因不满军阀统治和官场腐败现象,不屑为伍,毅然隐身江湖,教拳授艺。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任全国人民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积极号召全民抗战,并向海外华侨募集抗战经费,对抗日战争有相当贡献。1942年,回到慈利,修身练气,怡养天年,1951年受命任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1953年在长沙去世,终年83岁。据杜心五之子杜修嗣自传
1952年1月3日,对于许多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早晨。对于已定居长沙,担任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的“南北大侠”杜心五来说,或许唯一的区别是,天气又比往日冷了许多。
对于已经82岁高龄的他来说,由于身子骨还算硬朗,天气也就不是什么问题。闲暇时候,老爷子或许更愿意掐指头算算,远在慈利的怀有身孕的儿媳妇什么时候能给杜家添丁。
其实就在那一天,杜心五做爷爷的愿望,已经实现了。只不过由于当时的通讯不畅,慈利的亲戚给杜老爷子写的报喜信,直到差不多一个礼拜之后,才送到长沙杜心五家中。
“哈哈哈,我杜心五终于当爷爷了!”来不及放下手中的信,杜心五大笑三声。
“修嗣(杜心五之子)啊,你当爸爸了,快给你闺女取个名字吧。”这位曾经叱咤江湖的大侠,坚毅的脸庞上露出一个父亲,一个祖父的慈爱。
“老爷子,看把您高兴得,您还是亲自给孙女取个名字吧。”修嗣回应父亲道。
“你们兄弟姐妹是修字辈,你们的后辈应该是芳字辈。女孩子嘛,就取单名一个芳字吧。”
直到将近60年后,2011年8月的一天,在长沙市望月湖一间普通的民居里,房子的主人杜芳讲起自己名字的由来,依然充满了自豪。当然,这些,她也是从父亲杜修嗣那里听说的。
关于祖父杜心五的事迹,杜芳说她小时候听过很多。“我还不到两岁,爷爷就过世了。后来听大人们讲爷爷杜心五,我还没有意识到,爷爷有多么了不起。”
杜芳说,她没有练过武术,对于自然门功夫本身,也谈不出太多门道。现在,她能做的,就是收集一些关于杜心五自然门的史料,呼吁社会保护杜心五墓等文物,“作为自然门宗师杜心五的后人,为自然门功夫的传承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武术世家收集文物,以兵器居多,在杜芳家中,记者倒是见到了几件颇具生活气息的物品,都是杜心五当年遗留下来的:两本字典,一个砚台,一个紫砂壶,一个铜制烟斗。在紫砂壶和烟斗底部的铭文上,都刻有杜心五的大名,一代大侠的生活情怀可见一斑。
“爷爷不仅武功了得,文法、书法也颇有造诣,他与画家徐悲鸿先生的交情也被传为佳话。”杜芳说道。徐悲鸿早年曾为杜心五画过一幅画像,极为传神。据称,徐悲鸿原本将画像作为自己的收藏,但在杜心五辞世之后,他将画像寄到了长沙杜修嗣的家中,同时附吊唁信一封,以表怀念。
记者 陈普庄
武林轶闻
幸会徐矮师
修炼“自然之道”
杜心五与传说中的自然门鼻祖徐矮师的结识,应当是在他13岁那年。立志习武的他,效仿古人做法,四处挂牌求师:“小子不才,诚心求师。惟须比试,能胜余者,千金礼聘,决不食言慈利江垭岩板田村杜慎愧”。正是这样的诚意,让他求得一位名师徐矮师。
受贵州赵玉山引荐,杜心五初见徐矮师。只见老人身材矮瘦,貌似弱不禁风。然而一番试探,加上赵玉山曾在信中明言:“此人乃武林奇士,万勿失之交臂”,杜心五对徐矮师毕恭毕敬。
在徐矮师的教导下,杜心五负重踩桩,操练基本功。据自然门后人分析,当时徐矮师教的,应该就是自然门功夫中的“内圈手”。练此功法,要求轻松自然,随着功力日趋深厚,腿上的沙袋也逐渐加重,“感觉内生升腾之力,瞬息可收可发”,而这,或许就是后来杜心五练就一身好轻功的秘诀吧。
据说,在杜心五14岁那年,徐矮师返回了四川老家。两年后,杜心五又只身前往峨眉山,专心讨教“法于天地阴阳之理,顺乎自然规律之道”的自然门轻功,成为自然门鼻祖徐矮师的独传高足。记者 陈普庄
拜谒·杜心五墓
凤凰山上,杜老抽完三支烟
在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桃子湖路口西南侧,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丘,隐藏于一群城市建筑背后。沿着山侧的坡道往上约200米,道路陡然变得狭窄,只能停车步行上山。羊肠小道迂回攀升,便会找到一条新铺的青石路面,通往自然门宗师杜心五墓地。
山不高,大约步行不到500米,也便到顶了。从山顶向东南方向下行约百米,便可见一条岔路口,再往里走10余米,杜心五大师之墓便在眼前。
如果不是久仰大师之名,外人很难察觉这座墓有何特别之处,自然就不知墓里面长眠着何方英灵。墓的主体不大,直径两米多,墓冢高出地面30厘米左右,为水泥结构。麻石主碑的碑文上显示,碑立于1991年农历腊月十四,为杜心五先生与其夫人陈氏合冢。
只有两侧的护碑显示了墓主人的特殊身份:右侧碑文为《杜心五生平》,左侧为《自然门后代》名谱。
据说,除了杜老先生的后代及徒子徒孙每年清明时节都会来此扫墓,还有不少素不相识的后人时常来此拜谒。我们到访时,正值八月。照此推算,据清明节人们在此扫墓,也就四个来月。墓冢前摆放着拜谒者敬上的酒,应该还留着余香,只因风水日晒,瓶体已经斑驳。怀着对先辈的崇敬,我们将随身的香烟点上三支,插在墓冢前用于上香的空心砖上,一会儿工夫,香烟竟燃烧殆尽。按照民间传说,这算是先辈收到了我们的诚意。
记者 陈普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