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国女足 > 中国女足|女足征战奥预赛 > 热门评论

女足绯闻桑兰官司让人愤怒 有人为出名不择手段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11年09月24日14:15

  最近,两件事情让我们不只是费解,甚至有些愤怒。是什么让有些人抓狂得甚至不考虑底线——道德的、社会责任的、人之常理的……

  在中国女足折戟伦敦奥运预选赛后,正当国人的失望、愤懑无处排遣之时,一篇从题目到内容都相当怂人的文章,在国内掀起巨浪,让已经风雨飘摇的中国女足,再遭寒流。这篇文章列举了中国女足种种内幕,让所有有志踢球的姑娘,看后都会不寒而栗,望而却步。这篇出自资深女足专项记者之手的文章,正因为披着权威性外衣,而对深陷低谷的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形成灭顶之势。

  另一件事涉及最近麻烦缠身的残疾人桑兰。在被外力诱惑、怂恿、裹挟着,跑到美国打官司却诸事不顺的桑兰,悻悻然准备踏上回国的飞机时,一盆污水又追身而来:已经和她反目的美国律师声称,桑兰以前曾表示过要给他当“二奶”。这让已经身心俱疲的桑兰,再受刺激。

  我们无意谴责哪个人,更无力判定当事者所说之真伪。我们只想探究一下写那篇文章的人和说那话的人,动机是否阳光。

  新闻并不是有闻必录,更不能把自己平时采访中听到的牢骚、传说当成事实。不只是中国女足,任何一个团队、集体,都会有积极和消极的事情发生,就看你怎么看。上小学时,美术课老师曾告诉我们,画一个物体,一定要找最能反映它特点的角度,比如一个茶缸,侧视图很容易画出茶缸的形状,但如果是一个俯视图,闹不好就让人认为这画的是一个黑洞……在报道一个球队时,如果专挑那些负面得再不能负面的信息写,即使不算失实,也多少有些动机不纯。

  现在,很多人为了出名,不惜用负面新闻炒作自己。这种行为在常人看来是有些抓狂了。而在足球记者中,过去和现在,总是有一些记者莫名其妙地让别人觉得抓狂,比如说自己和谁零距离、在世界杯期间杜撰一篇某某球星的专访、在中国的电视转播中忘情高喊:“伟大的意大利……”

  若干年前,中国有一份发行量很大的足球专业报纸,后因竞争激烈,发行量出现减少,也许是为吸引读者,改善境况,一段时间里,这张报纸关于中国足球的揭秘文章持续不断。但结果却是,发行量不升反降。如今这张报纸快被人遗忘了。

  我们不知道,这篇关于女足的爆炸性文章,其立意是为了中国女足运动更好,还是增加发行量?如果写之前连这些都没想,就太缺少点什么了。英国《世界新闻报》事件告诉我们,新闻报道不可以不负责任。

  问题是很多人并没有觉得这样报女足有什么不好。相反,那些曾经抓狂过的人,因成了名人,现在过得很好。所以,这两天甚至有人跟风爆料女足中有30%的人性取向有问题。看了这些报道,谁还敢把自己的女儿送去踢球?

  桑兰的事情就更有些让人不平。一个为国家比赛负伤致残的年轻姑娘,正在面临悲惨人生并与之抗争的时候,却又遭遇如此风波。桑兰的问题,虽然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但人为的因素非常明显。拿一个残疾运动员炒作,有悖良知和常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利己和损人一定要相互存在吗?

(责任编辑:zhangxu)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