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仍像空谈 体育与学业真不可兼得?
特派记者 许蓓
本报海南三亚9月26日电
三亚此时还是台风季节,连日有雨,第1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撞上了糟糕的天气,观赏性难免大打折扣。一个大学生比赛用“有否观赏性”来评价并不夸张,因为在三亚技校体育场上亮相的大学生运动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各省级田径队乃至国家队的职业运动员,其中包括参加了大邱田径世锦赛的男子110米栏选手江帆、女子三级跳远选手李艳梅、男子100米全国纪录保持者苏炳添和刘翔的师弟谢文骏,比赛的水平之高可想而知。作为观众,很难不质疑这场“大学生比赛”的“教育”意义,因为我们都清楚这些职业运动员与普通在校生的区别他们在体工队驻地以“小班”的形式上课,学校对他们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也比普通学生低得多,更有人认为学校派这些职业运动员参赛,打击了普通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参与的积极性。
学业与竞技“非此即彼”
体育运动≠不好好学习
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学业成绩和体育成绩确实不易兼顾,学校的体育专项队伍对于荣誉的追求与“教书育人”的文化课“主业”,事实上也是一对矛盾体。学校在各项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要获得好成绩,只能找职业选手帮忙,而职业选手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参加训练才能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平,因而无暇顾及文化课的学习,能有时间和精力上好文化课的学生又不可能通过系统的专项训练取得好的体育成绩,在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中,已经提了20年的“体教结合”,看上去只是一句空话。
职业运动员在退役之后的出路,这个话题近十年来一直发人深省,在我国,大多数职业运动员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文化教育,退役之后除了当教练、在体育行政系统工作,似乎没有其他更好的就业方向。有很多职业运动员退役就失业,有人把这种已成社会现象的问题根源归咎于举国体制的僵化和“非人性”。近些年,又出现了一种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状况:有孩子具备很好的体育天赋,但家长认为练体育是吃“青春饭”,不同意孩子接受专业训练,这样就葬送了不少体育专项的好苗子。改革,已经是体育界无法拒绝的趋势,但改革的方向何在?并没有一个看得清未来的答案。
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席、国家教育部前副部长章新胜在参加第1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说到“体教结合”,他并不赞成全盘否定现行的制度。“体制问题固然是要害,但观念和文化的改革也非常关键。”章新胜说。
体育运动≠不好好学习
“我们常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它还有反哺其他四种"育"的作用,但现实的情况是,体育的地位低了点,学校仍是以智力教育为主,而且智力教育更多的是文化课的教育,课堂才是最主要的。”章新胜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以及学生受教育之后的表现都非常缺乏原创性,因为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灌输式而不是开放式的,这在体育上也一样。在欧美国家,家长、老师都认为孩子在成年以前不能在房间里呆太久,必须亲近自然,对生活、环境等等要有自己的感悟。而我们不是这样的,美国人考试、背书没我们厉害,但说到原创我们就差了。”
章新胜认为所谓“体教结合”,制度的强制性作用不可能有民众的自发参与效果好,“中国的大多数家长都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觉得体育运动就是"玩",就是不好好学习,这种观念才是真正应该"改革"的,所以在体育教育这方面,教育系统需要改进,教育部门要先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
让一部分人先“练起来”
纵观现在国内的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体育课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无法与文化类科目相比,有些中学在中考、高考冲刺阶段甚至完全取消了体育课。课外兴趣班的招生状况也能说明体育有多么不被重视参加文化课补习班、奥数班的学生远比参加体育兴趣班的多。
国家体育总局在本月发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称我国国民身体形态水平和身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有报道称近20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上班族有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数据都说明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远不及对职业运动员在赛场上成绩的关注度高,民众对“体教结合”的落实本身就“不达标”,我们都知道运动与健康息息相关,但很难做到。
在大邱田径世锦赛上,美国队派出了多位在NCAA赛场上大放异彩的年轻选手参赛,其中男子三级跳远冠军克里斯汀·泰勒就是NCAA田径比赛该项目的冠军。章新胜说:“NCAA的历史久远,它的发展也是从美国的常春藤大学开始的,这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类似,一些优秀的大学开展体教结合,再把他们的成功模式推广到一般院校,我们可能也得经历这样的过程。现在国内把体教结合落实得比较好的大学也是一些名牌学府,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等,因为他们的综合实力摆在那里。”
体育是教育不应分割的一部分,反之,在没有德育、智育等其他方面支持的情况下,体育的发展也会陷入困境。在欧美一些体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科研力量对运动员成绩的推动作用非常大,比如美国的运动用品企业就有专门的实验室,针对运动员的肌体需求进行研究,设计出能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的运动装备“鲨鱼皮”泳衣、跑鞋、球鞋等等。教练们也有先进的仪器来辅助设计科学的训练办法。
让体育回归学校
“回归学校对于职业体育的发展,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比如足球、篮球之类的团队项目,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这就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运动员的合作理念和方式。”章新胜说,“现代体育已经不光是比身体了,比的是科技,这可以视为一个综合学科,比如刘翔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他后面也有一个科研团队,对他的训练和比赛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分析。”
但在中国,科研力量最强大的高校与职业体育的合作案例寥寥,大部分运动员和教练员也都缺乏科学分析的观念和行动力。行政力量促成的改革可以解决学校和专业队“分家”的状况,部分实力较强的高校也开始重视体育产业和关联学科的设立及发展,可惜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未能完善,基础学科如社会学、物理学、医学在体育方面的应用也还未能更深入。
“现在看来,体教结合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也急需教育系统的深入研究,我们要从人类发展和民众的切身利益去做,只有立足点对了,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才能有基础。”章新胜说。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姚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