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昨天,自美国密苏里大学的10位外籍志愿者到中网组委会报到。原本,只是熟悉场馆、岗位情况,但没想到的是,一些志愿者积极性非常高,刚来中网不久就迅速进入角色,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
自从2009年开始,每届中网比赛都会有外籍志愿者的服务身影。这些外籍志愿者主要是在媒体工作室和球员休息室工作,会为官方写新闻稿,充当新闻发布会以及临时的翻译工作。
今年,这10个新面孔在25日就出现在北京了,在短暂调整后,昨日这些志愿者就到莲花球场、国家网球场去了解情况,为日后志愿服务做准备。由于都是第一次来到中网,因而对于他们而言,周围的一切都是如此新鲜。
在老师卡罗丽娜的带领下,这些志愿者来到了莲花球场,怀着好奇心的他们一坐下来,就向中网的工作人员问东问西,并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些基本情况。在待了约10分钟后,大部队“移师”到国际网球中心。
“老师,我想留下来。因为李娜待会就要到这里去训练,我想写个报道。”28岁的丹尼说。在得到同意后,丹尼独自重新回到了莲花球场,并选了一个上层看台坐定。没过多久,李娜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了练球。
丹尼目不转睛地看着球场的一切。“我可从来没这么近距离看过李娜训练。”丹尼说。“我以前也写过一些报道,但都不是体育方面的,所以这次绝对是个挑战。”
李娜的训练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丹尼坐在看台上一动不动,并时不时地在本子上做着笔记。在此期间,丹尼的另外两位同学苏伊特和伊莲娜也加入进来。
三个人在李娜的练球过程中,总会有言语交流。每当遇到不太清楚的情况时,丹尼总会向记者请教。“李娜来自哪里”,“她现在的排名是多少”,“李娜的身体状况如何”等等。
下午4点半左右,李娜的练球结束。丹尼的稿件也似乎成竹于胸了。“想好如何开头了吗?”记者问丹尼,他眨了眨眼睛笑着说,“这是个秘密,咱们都是同行,不能告诉你。”
■文/本报记者 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