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探索在体育现代化的前沿 打造有影响力的办赛地

来源:龙虎网-南京日报 作者:朱彦 王锡球 翟佩能 徐国生
2011年10月20日13:51

  近年来,江宁区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江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率先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的整体要求。

  目前,该区共建成504个健身点,全区各街道社区(不含学校)目前已建有标准篮球场200多个,室内乒乓球室200多个,室内健身房200多个,全区成立省、市、区级体育俱乐部90多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平方米。区级运动会四年一届,各街道综合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已形成惯例。全区每年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达20多次,“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一支支群众体育团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区各街道社区。目前,全区已成立单项体育协会12个,业余乒乓球、篮球、门球、象棋、太极拳等团队100多个,拥有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1300多人,全区体育人口目前已超过50%。

  该区在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方面更是硕果累累。马拉松运动员赵友风获汉城奥运会第五名、北京亚运会冠军,区女子垒球队连续获得2010年、2011年两届全国少年女子垒球锦标赛冠军,输送到国家队的运动员李欢在广州亚运会比赛中获得亚军。区少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江宁高级中学被总局手曲棒垒球中心命名为“国家垒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江宁区提出,以迎青奥为契机,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全市率先实现体育基本现代化。该区出台《江宁区体育基本现代化实施意见》,努力在体育观念和文化、体育管理与体育科教、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六个方面”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为把南京打造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国际体育名城做出自己贡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区积极推进以下工作:推进街道、社区、部门运动会的举办,培植一批群众体育特色项目,建成2500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力争全区体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55%以上,体育健身点达600个以上,建成各类单项体育协会20个,省、市、区级体育俱乐部200个。

  在竞技体育方面,巩固提高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成果,加强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和输送,每年举办区中小学体育竞赛20次以上、国家级以上体育赛事2次以上。

  进一步规范管理维护好体育健身工程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让全区人均体育健身场地面积达到3.8平方米以上,建立全区全民健身设施数据库,纳入信息化管理。除此之外,还将积极探索“医保健身一卡通”试点工作。并通过举办2-3次高水平赛事,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将江宁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办赛地。

  本报通讯员 王锡球 翟佩能 徐国生

  本报记者 朱彦

(责任编辑:王江)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