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体育专电(记者公兵 郑道锦)中国足球近两年在国际赛场屡屡受挫,国奥、女足双双无缘伦敦奥运会;国足亚洲杯小组赛未能出线,如今在世界杯预选赛上也仅剩理论上进军十强赛的可能。究其原因,足球人口不足!即便是卡马乔这样的“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青少年足球发展的紧迫性显而易见。
形势之严峻,其实足球管理部门已有认识,只是知易行难,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本就是个系统工程,如何理清思路,如何通过校园普及足球,如何通过建立完善的青训体系提高有天赋孩子的技能?还都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国外是怎样做的?我们可以借鉴什么?在过去的足球“论坛周”中,日本、韩国、德国的专家提出了他们的见解。
制定长远计划 德国在1990年世界杯夺冠后的两届世界杯上成绩每况愈下,德国足协开始反省并筹备青训。德国科隆体育大学校长托卡斯基说,1998年时我们没有青训系统,队伍老化,球队各方面建设均不完善,球员没有科学的训练体系,所以德国开始制定计划,整个计划从开始到走入正轨历时近10年。
德国队信息分析科隆团队主管布施曼表示,德国足协要求职业俱乐部必须建立青训中心,完善人才选拔体系,以便为国家队输送人才。
青训中心的建设需要财力作保证。近几年,德国在青训方面的投入都在6000万欧元以上。近十年的努力使德国足球终于拨云见日,许多球员不到20岁就成了俱乐部的主力,并入选国家队,在欧洲和世界大赛中成绩优异。以南非世界杯为例,平均年龄最小的德国队展现出来的成熟老练、团队配合和个体能力令人眼前一亮。
计划除了长远还得细致。原日本足协技术委员会官员福井哲说:“日本在青少年培养上走过弯路,十几年前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现在几乎所有的俱乐部和足球培训中心,在青训方面都有非常细致的计划。”
细致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统一的训练指导方针《足球强化训练指导方针》。中国足协的日本职业足球调研报告中介绍,该方针基于日本对世界杯、奥运会(U23)、世青赛(U20)、世少赛(U17)等世界大赛的资料分析而制定,它既是日本各级国家队训练工作的指导方针,又是全国各级足球训练中心及各级教练员培养的指导方针。青训中心成体系,包括一个国家训练中心,全国9个大区、47个都道府县以及范围更小的行政区域都有各自训练中心等等。
福井哲说:“中国足球虽身处低谷并不代表没有前途,我相信只要恰当地规划和实施,中国足球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建设体育场地 目前导致中国足球人口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少场地,孩子没地方踢球,何谈足球普及和提高?以北京为例,东城区只有汇文中学这一块场地。
德国是什么情况?托卡斯基介绍说,德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实施了一项“黄金计划”,投资174亿马克,总共修建67095个体育设施,这些设施距离社区和学校较近,便于青少年使用。这些设施使得德国体育在近几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而足球项目也是该计划的受益者。目前,德国有6万个向外界开放的体育场地,这成为德国足球取得成功的支柱德国足球队三获世界杯冠军,常年稳定在世界前三。而足球在德国也成为最受欢迎的运动,德国目前共有25000个足球俱乐部,670万名成员。
注重心理锤炼 逢大赛就掉链子已经成为国足的痼疾,而这反映出的是球员不成熟的心理问题。
韩国体育大学教授尹永吉说:“从2001年开始,韩国各级国字号球队心理训练成为常规课程,在赛会制的比赛中心理教练会全程跟随。”
“大赛球员心理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如何让球员在场上保持正常心态,归结于心理教练的专业培训。韩国国奥队曾经在集训时每天有两个小时的心理训练课程,帮助队员增强凝聚力和在球场上的决断能力以及比赛中的精神关注度,比如让每个队员说出他在场上遇到的最困难的时候,最容易失误的时候,让队员了解自己队友的心理。事实证明心理训练非常有效,逢大赛韩国球员不崩盘,往往能在最后关头反超,心理训练在里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尹永吉还表示,心理训练不仅适用于国字号球队,在青少年训练中同样可以辅以心理训练。
并行渠道 韩国足协最近十年非常重视俱乐部梯队建设,而这是为通过校园足球培养青少年球员寻找一条并行的通道。尹永吉以朴智星和李青龙为例阐释说,朴智星上的是普通大学,但他通过在大学展示能力而成为职业球员;李青龙则是尚未中学毕业就有俱乐部找他签约,他目前也是国家队主力。
在中国,足管主管部门也逐步认识到俱乐部梯队的重要性,也在俱乐部准入标准中明确提出梯队建设要求,只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难度。比如有俱乐部希望得到地方体育局的帮助,而个别体育局则表示没有这一义务。只有俱乐部的属地化进程得到推进,只有将俱乐部和体育局的利益诉求充分统一,俱乐部的梯队建设或许才会进行得更好。
青训为主 留洋为辅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9年颁布以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已在48个国家级活动城市全面展开,截止到今年7月,全国校园足球的注册人数为55524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陆煜说:“我们计划到2014年,校园足球县级以上城市达到400个,注册球员人数达到56万人。56万将比日本现在的青少年足球注册人数还要多6万。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个目标不是遥不可及的,相反我认为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前景很美好,当然其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如校园足球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足球教师短缺、学生出路问题亟待解决、足球教师的编制和待遇尚未解决、教育部门的相关利好政策较少等等。有关部门已经在着手解决上述问题,只是效果显现尚需时日。
在青训体系建设上,中国足协也已经有了具体的思路:请10个外国青训专家,分布到全国10个试点城市,有中超、中甲俱乐部的城市优先考虑,在三年内实验性地搭建新的青训体系。这10个城市首先要完善校园联赛,然后在小学、初中校园足球联赛的基础上,举办全国校园足球布局城市的高中联赛和大学联赛,加快建立并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足球四级联赛,一方面提供更多的比赛,另一方面给有特长的孩子提供出路。在校园联赛基础上,国外专家挑出水平最高的球员组队,在10个城市基础上建立若干大区,组建若干支国青队、国少队,从而达到为各支国字号球队输送人才的目的。
此外,24名小将留洋葡萄牙,由万达集团承担的选送小球员赴欧洲留学计划正在进行中……这是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另一种探索
中国足协青社部主任孙哲东表示,留洋是现阶段必须开展的模式,但这一模式定位为青训体系的辅助方式。
而在韩国,几乎所有球员都是在国内成长,继而寻求机会出国踢球。尹永吉说:“韩国的学校联赛尤其是大学联赛完全可以保证高水平的比赛质量。”
在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和韩国足协的共同努力下,韩国大学在学期内进行主客场联赛,假期内举行赛会制比赛,已足以使大学生球员保持较高竞技状态。
淡化金牌意识 享受足球运动 中国正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而体育强国的标志之一是群众体育的发展程度。
托卡斯基说,只有认识了体育的价值并把它当作一个国策,体育才会从金牌体育、精英体育转变为全民体育。
在享受足球方面,德国值得学习。在其天才和精英球员培养体系中,幼儿园和学校的基础培养为第一个等级,主要针对3岁到10岁的儿童。必须指出的是,该体系明文规定6岁以下的儿童“禁止参加足球比赛”,孩子们只能进行简单的跑和动、简单的有球跑动、无球的游戏和比赛。孩子们从7岁起才可以进行以小团队为主的自由足球比赛。
霍芬海姆、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合作者麦美尔特解释说:“不让孩子在幼年时期碰足球,我们的考虑是不应让他们只接触一项运动,而是广泛培养多种爱好和能力,这对他们今后成为职业球员相当重要。”
德国专家认为,天才精英球员一定要具有创造力,创造力应在10岁以下就进行培养,而通过多样化的游戏和非指导性比赛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创造力将不断得到提升。
这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足球是一种游戏,应当享受其中。德国专家认为,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应在低龄阶段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应令其从小接受过多竞技层面的指导,否则会带来心理压力,而如果成长过程中心理压力不断增加,无疑不利于其未来发展。
德国如此,我们的近邻韩国同样如此。尹永吉说,韩国足球的理念近年来发生了变化,青少年球员的比赛从只追求胜利转变为体验足球的乐趣。
作者:公兵 郑道锦
(责任编辑: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