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 > 七城会评论

新华社:篮球抓后备人才出成效

来源:新华社 作者:梁希仪 涂超华
2011年10月25日14:46

    新华社南昌10月25日体育专电 述评:篮球抓后备人才出成效

    新华社记者梁希仪 涂超华

    中国男篮两年前在天津输给伊朗队丢掉亚洲桂冠,中国女篮去年兵败世锦赛名列第13,留给人们一个共同的信息和担忧:人才断档、匮乏。

    但从第七届城运会篮球赛,从今年9月的男、女两个亚锦赛,从近期青少年队在亚洲、世界的表现看,中国篮球人才断档、匮乏问题明显缓解,北京奥运会后有关主管部门用心用力狠抓后备队伍,抓出了效果。

    尽管这一效果是初步的,尽管这些人才还毛病多多,技术发挥、赛场表现还不够稳定,甚至起伏很大,但无论是16岁以下的队伍,还是18岁以下的,甚至年龄再大一些的,都有一些相当有潜质的好“苗子”。

    这些好“苗子”有的参加了七城会,成为颇受追捧的“小球星”,比如回归长沙母队出战U18女篮比赛的八一青年队队员王雪朦在小组赛率队击败实力强大的广州队时独得44分,U18男篮中的北京翟晓川、深圳鞠明欣,U16女篮冠军队广州的“三剑客”迪拉娜、杨力维和杨晣,以及南京龚丽、上海张芷婷和福州林青容等;有的在七城会之前就因入选过国家集训队或国家二队而颇有些小名气,比如代表深圳队的董瀚麟;还有些虽然没来七城会,还不被球迷所熟悉,但早已进入专家的慧眼,比如除辽宁后卫郭艾伦外,广东2米18的中锋李慕豪,更被看好且有可能进入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名单的福建17岁、2米13的李哲林,辽宁阜新篮球学校年仅15岁、身高2米14的周琦和山东2米03、16岁的潘宁等。

    这些后备人才的特点,一是身高比较理想,不仅在亚洲属于绝对“高大化”,在世界上也不太“吃亏”;二是位置上比较齐全,尤其是中锋和前锋,或多或少都有可用之才;三是这些人才的基本功和战术意识都不错,不愧是各队的台柱和灵魂。

    所有这些人才的可喜涌现,主要源于主管部门——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的危机感。人才断档和匮乏问题其实早就客观存在,但真正引起重视和从实抓起,还是北京奥运会之后的事。近年来,篮球运动主管部门组织了一批又一批13岁至18岁的青少年进行冬训和夏训,组队参加并获得了2009年男子U16亚锦赛冠军、2010年男子U17世锦赛第七名,还出台了《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计划》,并准备在全国建立三四十所年龄在8岁至17岁青少年的人才基地。

    此外,由于“上面”重视,在抓、在提倡,地方组建、培养后备人才的积极性也被大大调动起来,现在各地的体校、篮球学校在搞,许多体育局名下的运动队、职业俱乐部也在搞,有的还很重视,把曾经的国家队教练、著名国手,甚至外教请来执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学继续办队、培养人才的做法,进一步得到肯定和支持,并作为城市代表队参加了本届城运会,比如上海向民中学女篮、长沙雅礼中学女篮和湖南地质中学男篮,而且表现不俗,引人注目。

    当然,大势虽然不错,缺陷和不足也很多,很值得警惕。不少球队队员条件虽好,但基本功普遍不够扎实,训练水平亟待提高,临场发挥也需稳定,尤其是相对于内线、前锋而言,特别是与十几年前相比,让人眼前一亮的优秀后卫反倒稀少、欠缺。(完)

(责任编辑:厉胜男)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