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搜狐体育评论 > 综合热评

华商报:中国需要多少运动会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11年10月29日09:09

  2011年,在国内举行的综合性运动会可谓摩肩接踵,先后进行了包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贵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杭州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南昌全国城市运动会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会,少则“一月一会”、多则“一月两会”,密集程度令人目不暇接。

  此时此刻,中国首届绿色运动会正在安徽池州举行。明年1月,全国冬季运动会圣火将在长春点燃,再加上明年的全国大运会、全国农运会……中国,算得上是举办大型综合性赛会最频繁的国家。

  或许每个运动会创立之初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它们是否真正起到了推广全民健身的作用?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稠密、民族众多的大国,我们究竟需要多少运动会?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据《人民日报》、《深圳晚报》、本报综合报道

  数字解读

  12个全国综合运动会

  目前全国12个综合性运动会为:全国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全国冬季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全国智力运动会、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中国水上运动会。

  1/3是新创赛事

  在12项全国性运动会中,2000年后创立的占1/3,分别是:全国体育大会、全国智力运动会、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中国水上运动会。

  今年6~11月就有6个

  今年举办的全国性运动会有——6月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7月全国中学生运动会;9月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10月全国残疾人运动会;10月全国城市运动会;11月全国智力运动会。

  规模膨胀

  几乎每个运动会都是“人数最多”、“投入最高”

  在奥运会等重大赛事努力谋求“瘦身”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却越来越大,耗时越来越长。我们可以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几乎所有运动会都宣称“规模历史最大”、“参赛人数历史最多”的口号,以承办一届“历史之最”的赛会为荣。

  比赛人数、项目:增幅超一倍

  从全国五大综合性赛会的规模(下表)可以看出,各类运动会今日的设项、参赛人数已膨胀到最初的一倍、甚至数倍之多。全运会虽然大项比首届少了3项,但小项多达360个。“注水运动会”大大增加了办赛成本,给交通、接待、环保、安保等各项筹备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投资经费:从数千万到数千亿

  再看看成本。2009年济南举办第11届全运会共投入了创纪录的2000亿元。其中兴建各比赛场馆以及相关设施用了将近600亿元,而城建和城市面貌改造则花费了1400多亿元。南昌城运会仅会务费用就高达1.8亿元,包括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将超500亿元。

  当地政府这样高投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2009年全运会后,济南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房价飙升至15000元/平方米以上。还有一些省市在举办大会时,不管有没有体育场馆,都会大兴土木、新建场馆。华丽的GDP数字,也成为举办大型运动会的一大理由。

  六大怪象

  ①“全民”的运动会,“专业”的运动员

  为了发现和培养竞技后备力量,城运会在1988年取代了青少年运动会,按照当时的定位,这项赛事是属于青少年的舞台,而不应成为少数专业选手的竞技场。然而在刚结束的城运会游泳赛场上,有上海世锦赛上夺得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铜牌的汪顺、李昀琦,甚至还有新科世锦赛冠军叶诗文的身影,他们明显不是来锻炼的,给自己的代表队增金才是终极目标。

  2007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吴鹏、欧阳鲲鹏、徐妍玮、庞佳颖、周嘉威成为了亮点,有一半以上的选手甚至参加了此前的全运会,不乏金牌选手。

  ②取消了金牌 也要使“黑招”

  为了淡化金牌至上的观念,南昌城运会开幕式前决定取消金牌榜,但这并没有妨碍各家代表团的“暗战”。男子2000米四人划艇决赛中,东道主南昌队故意干扰相邻赛道上的广州队,并用船桨将对方队员打伤。而在射击赛场上传出温州队员集体使出了咳嗽干扰对手夺金的盘外招。

  此外,城运会足球比赛中频频爆出的疑似假球的丑闻,几乎让负面新闻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

  ③学生运动员,换个“马甲”变农民

  同一名选手,换上不同的“马甲”便能在各个运动会间成功“穿越”。时而学生、时而农民、时而工人,分身有术、造型百变。2004年全国农民运动会,一些专业运动员或退役选手改头换面后拥有农民的合法身份,去参加本不属于他们的农运会。

  除了身份造假外,假年龄、兴奋剂、黑裁判等事件同样屡见不鲜、屡禁不止。2009年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女子篮球预赛进行时,一位队员说:“我们跟那帮20多岁的阿姨来比,太悬殊了。”

  ④开幕式盛大却雷同,出现“办赛专业户”

  很多赛会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办赛思路趋同、办赛模式单一,缺少独特的风格和魅力,缺少自己的文化内涵。隆重盛大的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大牌歌星倾情演唱的从歌词到旋律极为雷同的赛会主题歌。也难怪,如此的千篇一律,皆因这些创意大都出自相似的创作团队,他们是游走在各地的办赛专业户,他们富有经验,但缺乏创新和突破。如出一辙的开幕式、水平不高的竞技场,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削弱了赛会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⑤场馆堪称世界之最,群众健身场所稀缺

  大量的运动会势必需要大批量的场馆设施,而在硬件建设上竞相攀比、追求奢华之风也在各地愈演愈烈。被冠以“奥林匹克中心”响亮名头、动辄数万人座席、耗资不菲的大型体育场馆在全国遍地开花,都说赛后将服务于全民健身,但基本无法兑现。群众健身需要的是就近便利、小型多样、质优价廉的场馆设施,而大型场馆运营维护费用极高,越开放越赔钱。因此衍生出一种极为怪诞的现象:一方面是我们拥有的超豪华、高档次的场馆数量堪称世界之最,一方面却是群众健身依然缺乏最基本的场地设施保障。

  ⑥上行下效,就差“村运会”“街运会”

  有全运会就有省运会,有全国农运会就有省农运会,有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就有省中运会,这种“上行下效”的办会模式几乎无孔不入地涵盖了各个领域。

  2009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同年黑龙江省举办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智运会……2009年遵义务川县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2010年首届贺州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开幕,从省到市再到县,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村运会”、“街运会”将出现在我们面前。

  未来之路

  我们需要怎样的运动会?

  专家:“把体育设施给群众,让人们自己去运动”

  北京奥运会后,国内体坛综合性运动会扎堆的现象早已引起了专家们忧虑,西安体院资深体育社会学专家杨建设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娱乐,而非竞技化。

  数量:大型比赛,一年一次足矣

  不断涌现出来的大型运动会虽然展示了中国体育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坚定脚步,但也造成了铺张和浪费。杨建设认为,从国家层面上,未必需要这么多大型运动会,但到了地方上,这却成了一种宣传需要。“地方上需要通过办比赛来推广城市,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因为场面宏大,当然是首选。”杨建设告诉记者。

  “我个人觉得,在奥运周期内,一年能有一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足矣。比赛太多,浪费人力、财力。”大型比赛带动了房地产建设,但场馆如何利用也是问题。

  “很多大型比赛后的场馆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应该用节约下来的钱建设更多小型、实用的体育设施,让群众自己去运动。”杨建设告诉记者。

  转型:保留部分比赛,其他变节日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群众体育开展得太差了。”杨建设认为,讨论未来需要什么比赛,其实就是在讨论应让民众健身保持何种形态。“最近的民族运动会是个很好的例子,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特色没有变化,但却因为融入了竞技规则严重变味。”杨建设指出,未来中国的办赛理念应该进行重大变革,“全运会这样的大型比赛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像诸如民运会、农运会等特色运动会应该降低姿态,成为健身节日,突出表演性,减低竞技性,从而让大众参与进来。”最后,杨建设也表示,西方很多国家的趣味比赛突出文化性、参与性和地域性,不像咱们总是要走出去,扩大规模。“真没这个必要,一个龙舟比赛却总邀请外国人,还是竞技和锦标主义在作怪。”杨建设说。本报记者 赵蔚林

(责任编辑:柴森森)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