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
根据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过去10年间,我国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肥胖率却增长1倍。据近年统计,在一些大城市,青少年肥胖率已经超过发达国家;眼睛近视的比例更不容乐观,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达到76%,大学生甚至高达83%。
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的事实,令人不禁担心,长此下去,我们输掉的不仅是0:15的足球,更是未来。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无论学校、学生还是家长,都形成了“多读书—考高分—上名校”的定势,大量的学习任务压在学生头上。在各种考试科目面前,体育课变成了可任意占用甚至取消的“副科”。
而且,对体育教育,不仅学校重视有限,家长更是将其定位于“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层次,只要孩子身体健康,那么锻炼少点也无所谓。实际上,中国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为了孩子,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然而,这些钱都花在了幼升小、小升初、兴趣班等方面,其最终目的,是进好学校、考好成绩、进好大学,仍然陷入应试教育的逻辑循环。
这样扭曲的教育理念,实际把体育的教育功用大大弱化。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曾说,“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体育锻炼,不仅使人体格强壮健康,更是锻炼意志力、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团队精神的绝佳方式。体育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书本知识以及琴棋书画等兴趣爱好。
教育者和家长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关心的,不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身体的健康、人格的成长。这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