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帆,环游地球一圈。35000海里,900多个日日夜夜,40多个异国他乡。孤独与恐惧同在,浪漫与危险同行……他就是“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
2007年1月6日至2009年8月16日,翟墨从中国日照启航,经过八个季节的轮替,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的壮举。
挪威航海家点燃了航海梦想
1968年出生在泰山脚下泰安市的翟墨排行老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因此小时候翟墨对海洋十分陌生,他并非职业的航海运动员,而是一名画家。1985年,17岁的翟墨考进山东艺术学院学习油画;毕业之后,翟墨又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摄影,期间他只能靠着画广告牌和为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维持生计。
2000年,一次画展改变了翟墨的人生轨迹。“每到周末,新西兰的海岸边总是聚集了很多帆船,有一次巧遇一位挪威航海家,我问他去过哪些国家,但这个老航海家却略有些轻描淡写地指着海湾里的帆船说‘我记不起去过哪些国家,但它已经绕了地球一周半了’。”
热爱旅游的翟墨听到这话马上来了兴趣。“我是中国人,那我也可以航海吗?航海需要执照吗?”翟墨试探性地问。“只要有一条船,你想去哪里都可以,只需要办理简单的通关手续即可。停船靠岸,船就是你的家,你的国土,这个蓝色的星球就属于你一个人!这难道不是爽呆了?”这番话让翟墨打起了如意算盘,找到了一个不用签证就可以去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好办法。
倾其所有购船 实现环球梦想
正当翟墨蠢蠢欲动的时候,老船长的一句话让他更是下定了决心。“但是年轻人,恕我直言,我航海航了大半辈子,还从没有见过一个中国人,我倒真想见识见识。”
翟墨马上行动,他估算了一下存款,大约只可以买一艘新船的半个船头,或者一艘二手船的整个船舱。为了凑足足够的买帆船的钱,翟墨决定卖画。
终于,翟墨倾其所有买下了自己的第一艘帆船。那是一条8米长的帆船,外壳是玻璃钢,内里是木头,拍拍船身,船体发出闷响。
有了帆船后,翟墨开始像疯了一样研究大海,满脑子都是星星、月亮、海风,他猫在船舱里,趴在海图上一个劲儿地研究,连触摸着那些蓝色的纸面也成了一种享受。然后听着浪涛声睡过去,梦里都是航海的景象。
就这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翟墨掌握了驾驶帆船的技术,并书写了中国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的历史。
帆手,一辈子戒不掉的职业
□晨报记者 甘 慧(深圳10月30日电)
风在帆面间纵横往来,海面被越来越频繁地划出道道白痕,帆船比赛启航的过程从来都令人心跳加速。帆手们迅速地攀上几层楼高的桅杆顶,又或者将摇把转成烽火轮,相近的船只甚至能清晰地听到对方船上领航员声嘶力竭的报时呼喊,旗语的升落伴随着船速几何倍数的增加,风也被帆搅得兴奋起来,发出低低的吼声……
上周末,“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举行,这样的画面又一次活灵活现地出现。今年的“中国杯”帆船赛,除了30条博纳多First40.7大帆船组成的统一级别帆船赛,还增设了J80和Fareast26两个船型的统一级别赛,除了母港在深圳的帆船,其它的帆船都由船员千里迢迢送抵比赛现场,在途中他们可能在惊涛骇浪里像蜘蛛侠一般爬上桅杆紧急缩帆;紧握着寸寸断裂的舵轮直面闪电霹雳;在咆哮的风暴中用肿成面包的双手拼命摇把。当然,他们也有机会静坐船头闲看蓝鲸跃出水面,在海豚追逐中破浪而行……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整天与蓝天白云、一望无垠的大海为伴,但是他们又是世界最辛苦的人,因为帆船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运动。
送船备受晕船煎熬
一条热衷比赛的帆船,一年四季在全球各地的比赛里都能见到其身影,因而把船只安全送达比赛地就成为了帆手们重要的任务。
送船的艰苦很大程度在于晕船。一位老水手说过,只要海况足够恶劣,任何人都会晕船。吃下去的一小口苹果也会引发想把胃吐出来的冲动,因此一个“扛得住”的身体是送船帆手的必备条件。即使扛得住,食物的准备依然很重要,经常有帆手打趣,一趟送船下来,烟、酒、肉全都戒了。为了尽量减轻晕船反应,送船的食物都会选择容易消化且不油腻的食物,蔬菜和水果是必备的。
虽然很多帆手送船时几乎几天不吃东西,但大多数帆手都是烹饪的好手。在晕船的情况下,只有更美味的食物才能让大家勉强下咽,才能保持体力。而一个能在风高浪急的情况下、到舱底为大家烹饪的船员,绝对是各船争抢的热门人物。
皇室贵族都爱帆船
有人说帆船比赛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有乐趣的比赛,也有人把帆船比赛称作蓝色海洛因,一旦上瘾,终生戒不了。它的确是智慧的游戏,或者说极富企业家精神的游戏,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几乎全世界所有顶级大企业的掌门人都是帆船运动的爱好者,包括比尔·盖茨。
同时帆船也是皇室贵族热衷的运动,最有名的也许是泰国国王普密蓬,他不但自己亲手造过一条小帆船,还曾和他的大女儿在一项亚洲赛事上获得并列第一。而今年新婚的英国威廉王子去年圣诞节送给当时还是他未婚妻的凯特的礼物就是一套帆船课程。
常常听到80岁甚至90岁的帆手启程去环球,是的,即使很老了,仍然可以驾驶一条大帆船去环球或者参加比赛,因为帆船上为各种特色的帆手都准备了可以一辈子从事的岗位。力量的减弱丝毫也不会影响享受这项运动的乐趣。好的帆手都知道,人力永远是无法与自然力抗衡的,玩帆船最重要的是掌握时机,即在适当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女孩子因为力量稍微逊色,反而更会集中精力把握时机,而女孩子精细的观察、敏感细腻的操作,也非常符合帆船运动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并不是十分强壮的女孩子却成为了蜚声世界的著名帆手,例如“中国杯”的形象推广大使、全球最年轻的单人环球航海家杰西卡·沃森。
评价“中国杯”5年是中国帆船运动进步巨大的5年
李全海:“要参与帆船运动其实并不难”
□晨报记者 甘 慧(深圳10月30日电)
“中国杯”帆船赛已经走到了第5个年头。5年的时间,对一项国际大赛来说正是从起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性阶段。而伴随着“中国杯”帆船赛的发展,中国的帆船运动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全海表示,“中国杯”的5年,是中国帆船业巨大进步的5年。
从无到有,“中国杯”白手起家,发展成了现如今中国境内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帆船赛事,而且该项比赛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赞助商。今年,一汽大众·奥迪再度与“中国杯”牵手,成为第五届“中国杯”帆船赛“官方合作伙伴”。此外华帝股份、博纳多、辛普森等也是本届“中国杯”官方合作伙伴。对于过去5年“中国杯”的发展,李全海给予了充分肯定。李全海说:“‘中国杯’是中国人的自创品牌,国内以往没有过大帆船赛事。‘中国杯’创办前,国内的小帆船比赛较多,基本上是群众参与为主。五年前,‘中国杯’是在硬件设施和办赛条件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创立的,当时根本不可能想像到,今天会有来自世界各地25个国家和地区的86支队伍来参赛。从参赛面上说,‘中国杯’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可以说,‘中国杯’赛事质量越来越高、错误越来越少,逐步走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组织团队也越来越职业化。参赛的职业船队、职业选手越来越多,他们对‘中国杯’的评价都是非常正面的。”
而回首走过的5年,“中国杯”的发展有着其鲜明的特色。“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要办好‘中国杯’这样的大赛,离不开赛事组织者的精心策划和运营。刚开始的时候,大帆船在国内还不普及,关注的人群不多。要让更多人认同这个项目,仅仅是水上比赛不足以吸引眼球,所以‘中国杯’初期,以赛事为平台,搞了很多文化活动,这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把对下海有观望、还不太了解的人群拉进来,让他们逐步了解帆船,或者说通过陆地上的活动把他们吸引到水上来。这种设计,体现了‘中国杯’营销团队的良苦用心。”李全海说。
对于“中国杯”未来发展之路的定位,李全海认为“中国杯”要成为更加职业、更加健康、更加有吸引力的比赛,就应该向更多人开放,有职业选手,也有纯业余甚至刚刚参加这项运动的选手,让“中国杯”成为所有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
“中国杯”成长的5年,也是中国帆船运动巨大发展的5年。可以说,“中国杯”的举办和发展,对中国帆船运动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效应。李全海说:“对于中国帆船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使大家更多地认识到帆船比赛文化、传统和场地设施。近几年,我们看到参与进来的人群在迅速扩大,他们来自于沿海城市或者拥有内陆湖泊水域资源的区域,大多是有消费能力的人,他们更愿意参加消费娱乐和群众健身运动。由此,沿海城市在完善帆船设施方面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先是青岛有了奥运会帆船基地,现在大连、日照、连云港、厦门、深圳、三亚、海口等城市,每年都以几个码头的增加速度,为广大帆船爱好者提供更多优良的硬件设施,这是帆船项目在中国发展的基础,这是令中国帆船协会非常高兴的事。”
李全海深信,中国帆船运动未来还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有这么长的海岸线,决定了帆船这个项目、这个产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就从过去整个沿海几乎没有完善的航海设施,到如今从三亚、海口开始,深圳南澳(3个专业港口设施),惠州、汕尾、福建、舟山群岛、上海、江苏,都有一流的港口设施。可以说‘中国杯’实际上是在提供一个大的平台,吸引更多的管理人才和各行各业精英投身航海活动,只有更多人体会到帆船的乐趣,这个项目本身才有发展的机遇。”
由于常年跟帆船这项运动打交道,李全海更为深切地体会到了这项运动的优势。“奥克兰附近有4000艘帆船,周末大家基本上都在海上,城市不拥堵了,在海上你会感觉到心胸无比开阔。帆船这个项目没有污染,也不产生噪音。深圳就有很多航海爱好者,以前困在城市里,现在把办公室挪到船上,人晒黑了,食欲好了,工作效率更高。”而谈到帆船的门槛问题时,李全海说:“这次‘中国杯’有86艘船参加,也就是说有86个老板。但是加上船长、水手,实际参加比赛的人数就有860人或更多,其中800人是不买船的,只要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加上有专业的技术,要参与帆船运动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