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网球-赛车-棋牌-足彩 > 棋牌世界 > 国际象棋 > 2004国际象棋男子世锦赛 > 最新动态

孩子学国象八成是为锻炼 老师摒弃“英才模式”

来源:北京晚报
2011年10月31日16:26

  去年侯逸凡拿到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时,曾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学习国象的热潮。但记者在下到第一线实地采访时发现,虽然我国国际象棋项目在专业层面上有许多优秀人才,但在基础层面、在普及层面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个基层教练的呼吁

  孙旗男,金马国际象棋俱乐部教练,从事少儿培训工作20余年。孙老师讲,国象目前在北京的培训市场形势虽然不错,但是,比起前几年还是“差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呢?

  指挥棒

  教委出政策 培训生意火

  这“差一点”究竟差在哪里?孙旗男老师很坚定地说出两个字:“政策”。

  记者了解到,2007年市教委曾下发了一个文件,包括航模、棋类在内有特长的学生,3年之内考试有加分的政策,但3年之后就废除了。正是由于有这个威力巨大的“指挥棒”的存在,在2007年前后的一段时期,也是棋类学校“生意最好”的阶段。孙老师告诉记者,那时,俱乐部里孩子家长一大片,9成以上的家长都是冲着这个学校重视的“特长”来的。3年之后,情况突变。政策没有了,加分取消了,家长的积极性丧失了,孩子当然也不来了。

  同一个项目,北京开展得不好,上海却开展得很好,原因就是上海教委有“政策”扶持。教育部有一个“8+2”政策,“8”指奥运项目的体育特长生,“2”是由各地方出台政策,上海市的地方政策里把棋类特长归在这个“2”里面了,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也盘活了整个上海市的国象培训市场。

  后遗症

  政策没了 学棋“劲头不足”了

  孙老师所在的金马国际象棋俱乐部是一家在北京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名的培训国象的俱乐部。没有了政策的扶持,孙老师发现,学国象的人数却没少,但整体年龄明显呈下降趋势。以前有政策时,五六年级的孩子居多,为什么?很简单,为了升学考试加分。而现在,学习的主要群体是一到三年级孩子。

  这一点在海淀棋院张意舟老师那里得到了印证。每月平均大约有300人次的孩子在海淀棋院学围棋,大多数是一二三年级的孩子,甚至是学龄前孩子,初中高中的很少,年龄的下降背后暗示着家长从为升学、为加分而学转变成为培养兴趣和开发智力而学了。虽然改变有其好的一面,但是,用张老师的话说,相比前几年,有些“劲头不足”了。

  为啥学

  八成为锻炼 一成为出国

  孩子学棋,家长抱有什么目的?

  第一,培养素质、开发智力。目前学棋家长80%是出于这个原因。第二个原因,为出国准备。猛一听起来,学国象跟出国有什么关系?孙旗男老师说:“只要你看是初中生或者高中生在学国象,十之八九是在为出国做准备。”这类学生大约占10%的比例。

  孙老师介绍说,欧美有些发达国家国际象棋很流行,如果中国的小孩子能在去国外之前掌握一门对方国家流行的“技能”,那还是很吃香的,尤其是棋力出众的孩子在出国读书、申请学校时往往更受青睐。我国第一位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师刘适兰的外甥女曾蓓就是这种思路最成功的践行者。这位清华大学的才女下棋非常有天分,后来放弃了成为专业棋手的机会,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如今,不到30岁的曾蓓是多伦多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苦恼事

  好苗子留不下来

  经过一番深入的了解和调查,记者发现了基层教练困惑的问题——学棋孩子不算少,但有了好苗子,想领进专业大门,孩子和家长却都不愿意在这方面过多花时间。

  如今,北京有二三十家幼儿园开设国象兴趣班,还有20多所小学也开设国象课程,还有少年宫以及退役甚至现役专业棋手个人开办的俱乐部、培训中心。表面上看很热闹,但真正有潜力的好苗子却不愿意花时间继续学下去,很多也就荒废掉了。这是最令孙老师感到痛心的。

  孙老师说,培养一个有潜力的孩子要很多年,花费无数的心血,但很多好苗子最终不练了。上不去的原因,第一,学业压力大,没时间摆棋。第二,即便在国象上特别有天分,但你让孩子不学习,将来走专业道路,家长也不干,理由就一个:“看不清前途,怕耽误孩子。”

  本报记者 田伟 文并摄 J206

  老师

  心声

  摒弃“英才模式”

  聂卫平围棋教室的洪波老师在看了本报特别报道《“棋”实不懂我的心》前两期后,对记者大诉衷肠。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和棋童以及家长打交道,明显感到一个“不好的趋势”——大多数家长一开始为帮助儿童开发智力而来,但慢慢地就走进了功利世界,不断冲段,不断竞争,忘了当初学棋的初衷。

  如何看待当前围棋培训市场良莠不齐的局面?洪波老师认为,目前大量非专业的围棋培训机构,基本由围棋爱好者任老师,他们目标不清晰,也不懂儿童教育,把围棋培训当成围棋技术培训,以培训出高手作为招生的资本。殊不知,这样就走入了教育最可悲的“英才模式”——“只培养特定的孩子”,而不是“让所有孩子都能得到培养。”

  洪波老师认为,孩子学习围棋,目的只有一个: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希望让整个社会能慢慢认识到,围棋对儿童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而绝不是要误导家长耽误孩子。 本报记者 田伟 J206

  采访

  手记

  给“棋”

  一个名分

  田伟

  记者接触过很多国象老师,总体感觉他们都是语气和蔼,温文尔雅。记者接触过的最大牌的“国象老师”,是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的总教练叶江川。别看培养出了谢军、诸宸、许昱华和侯逸凡这样的世界冠军,但和记者聊天时,他很低调,时不时还开着玩笑。

  调查一圈下来,记者深深感到,无论是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甚至是围棋,都能非常好地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然而,在孩子学棋过程中,家长的心态和想法逐渐“走形”,一看几年下去貌似“啥也没得到”,就立马没了兴趣。殊不知,这些智力项目都是潜移默化出成果。反过来讲,教育部门应给棋类项目一个名分,是加分也好,还是特长推荐也罢,这一点点“承认”,对于棋童、家长和老师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和动力。让更多的学校重视和开设棋类兴趣班,尽情地开发孩子们的智力,何乐而不为呢?

  J206

  现身

  说法

  “学习还是学棋……”

  袁烨 11岁 江苏人

  10岁组全国女子冠军

  认识袁烨很偶然,去年12月28日,新科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从土耳其回京抵达首都机场之前,记者在欢迎的小棋迷中看到一个面容清秀的女孩子手捧鲜花不住地张望。她就是袁烨,在光彩体育馆附近学棋。

  11岁的袁烨在北京这拨学棋的小棋手中颇有名气。去年8月,在第18届“李成智杯”全国青少年儿童国际象棋冠军赛中,袁烨拿到了女子10岁组冠军。

  袁妈妈告诉记者,袁烨独立性很强,因为爸爸妈妈都在外经商,年幼的袁烨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小学就读于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在那时,她就对国际象棋的王、后、马着了迷。后来,袁烨来北京学棋。因为学棋,耽误了不少学业,和袁烨一起学棋的十多个孩子都不上学了,家长跟到北京,全职辅助孩子学棋。因为学棋占用大量时间,小袁烨去年没有上学,学业都靠自学。好在袁烨天资聪明,功课没有落下多少。

  袁妈妈告诉记者,她们马上就要回江苏老家了,因为袁烨要上中学了。当记者问起,有没有想过让袁烨向职业棋手方面发展时,袁妈妈沉默了好久,然后只说了一句话:“让孩子自己定吧!”袁烨到底是“学习”还是“学棋”,袁妈妈似乎有些纠结……。

  本报记者 田伟 J206

(责任编辑:马克杰)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