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中超联赛 > 上海申花

烧钱难持续市场化是王道 申花年轻化政策很务实

2011年11月07日11:05
来源:上海《青年报》

  “足球就是要烧钱”,这是许家印进入足坛后说的至理名言。在恒大肆无忌惮的金元攻势面前,曾经在中国足坛号称“最富有”俱乐部的申花,如今只能剑走偏锋,实施“年轻化政策”。

  其实,申花年轻化建队思路的本身并无太大问题,就算放眼世界足坛,真正能像恒大、曼城这样烧钱的俱乐部,无非也就是这么几家。只是问题在于习惯了多年“国企化经营理念”的沪上球迷,在俱乐部性质发生变化后,一时无法接受投入少、年轻人多、大牌少的经营模式。如果大家什么时候能明白“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办法”,或许就能释怀不少。

  豪气不再,申花年轻化政策很务实

  在申花俱乐部的历史上,曾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两度在转会市场上抢下曲圣卿和李玮峰两位标王,尽管两人的身价无法与当时转会至同城死敌中远的祁宏、吴承瑛相比,但如果加上张玉宁、区楚良、刘云飞等名将,申花历史内援引进名单绝对堪称豪华。即便在朱骏成为申花投资人后,依然引进过陈涛这样的大牌,只是效果并不明显。

  以前的申花,就如同现在的国安、鲁能等球队,有着实力雄厚的国企撑腰,在转会市场上买谁、卖谁,高层们只会考虑是否对球队有利,至于那些人的身价多少,高层们似乎毫不在乎。一位曾操作过“国企球队”转会事宜的人士告诉记者,在无所谓价钱的情况下,买一些名气响的大牌球员,可以让操办人和俱乐部高层的压力降到最小,“把大牌球员买过来,如果他们打不好,那么绝对不是高层们眼光的问题,而是球员个人的问题。但如果去买一些没名气的年轻人,他们一旦打不好,你觉得谁承担的责任会更大一些呢?”

  回顾2007年朱骏入主申花后的外援名单,无论是之前的迭戈·阿隆索,还是之后的哥伦比亚人里卡多,都具有不错的个人能力,价格在当时来讲也绝不便宜。甚至,那个被沪上球迷称为水货的阿隆索,还在今年代表乌拉圭佩纳罗尔俱乐部参加了南美解放者杯决赛,实力绝对不容小觑。但在投资人的大投入过后,俱乐部却迟迟没有捧得联赛冠军,看着自己口袋里掏出来的钱打了水漂,即便是像朱骏、阿布拉莫维奇这种球痴,多少也会心灰意冷。

  作为一名私营企业家,无论是运作球队还是运作公司,都会量力而行,遵循高抛低收的做事原则。申花如今实施“年轻化”政策,低价吸纳一些半成品球员,就算他们无法在未来大红大紫,每个都成长为像冯仁亮、吴曦这样的顶尖球员,但至少年轻就是资本,球队也不会因此吃亏。而这也就是上海人说的“样样都做,亏本生意不做”。

  市场化才是王道,烧钱注定难持续

  恒大的迅速成功,不得不让外界对其“高投入,高产出”的运作模式表示认可,就连上海足球教父徐根宝,也说出了“与其说恒大这支球队牛,还不如说恒大的钱牛”这样看似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话。但在恒大疯狂烧钱运营的背后,却有着一些违背职业足球发展规律的东西。

  中医讲究“缓”,任何病情都需要慢慢调理,而恒大这种在短时间内激发了广州足球市场的运营模式,却更像西医中的强心剂,让广州足球这个病人在两年内迅速恢复,并像打了鸡血一样精力无限。但当这针强心剂的药效过了以后,能保留下来的东西又有多少?而一旦房地产企业在未来几年中出现资金链的中断,那中国足球靠什么维持下去?

  在足球职业化运作了一百多年的欧洲,一家成绩平平的俱乐部很难迅速崛起,即便是像切尔西、曼城、巴黎圣日耳曼这种有巨资注入的球队,问鼎联赛桂冠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中国这片足球并不算职业的地方,恒大投钱的效果立竿见影。而恒大成功的结果,也会让中国足球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反而放弃了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的进步,这种并不符合职业足球发展的东西,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在恒大的庆功晚宴上,外界听到最多的就是“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但职业足球的发展真的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吗?至少从一些职业足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身上看,大多数俱乐部的成功,首先离不开的,是其成功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而这些在中国联赛中并没有看见的东西,才是职业足球发展最重要的东西。

(责任编辑:杨诚)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