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举重 > 赛事动态

举重后备人才培养调查 家长挡驾不愿女孩来受苦

2011年11月14日14:37
来源:北京晨报

  中国女子举重队在昨日结束的巴黎世锦赛上遭遇滑铁卢,国家队前任主教练马文辉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女举后备力量堪忧!带着这个疑问,本报记者近日探访北京女子举重队,以求答案。

  梯队层层递进

  选拔体系很完备

  据北京女举教练臧丽娜介绍,国内举重项目的梯队建设结构其实还是比较完整的。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目前有100多个训练基地,分布在各省市体校、运动队等单位。其中,女子举重基层队伍的架构基本与男子相同。她告诉记者,从选材方面,除本省各区县选材,也会到外地招募队员,如福建、湖南等举重强省。

  至于队伍的具体“升级制度”,臧丽娜说,举重队最基层的选材通过业余体校招募,进入体校训练后,通过教练的选拔或者报考职业体校的二级班,可以进入二线队训练。同时,二线队的队员都会在区县职业体校读中专课程。理论上,如果想进入一线队,需要中专毕业,不过,如果获得全国比赛的前六名的成绩,可以直接进入一线队。

  待遇方面,臧丽娜告诉记者,“女举基本与男队相同”。据一名业内人士介绍,在男子举重队,如果正式入选一线队,户口关系可直接落入北京。一线队有编制的队员享受每月2000元左右的补助,二线队中成绩很好,但由于中专未毕业未能正式入选一线队的可以享受600至700元的补助,其他的队员则要每月上交400元的生活费,这其中包括食宿和训练的费用。

  一听练举重 谁都不愿来受苦

  拥有如此系统、层级清晰的选拔体系,为何中国女举还会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在曾是一名举重运动员的臧丽娜看来,这一切再简单不过,“举重太苦了,没有几个家长舍得让孩子练举重。”

  据臧丽娜介绍,她曾经有过与基层体校教练一起招募举重小运动员的经历,虽然北京拥有18个基地,但“城里的孩子愿意练的几乎没有,选材只能从农村去找,不过现在农村的孩子愿意练的也越来越少,家长一听说练举重,就一口回绝,谁都不舍得孩子吃这个苦。”有时候,教练们只得说,“可以先让孩子锻炼锻炼身体,随后看看适合什么项目。”即使这样,有时跑遍几个基地,仅仅能收集到不足30人的名单,之后,也只有一两个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情况,而当发现是为举重选材,往往就没了下文。

  这种“无人可招”的状况并非北京的特例,臧丽娜告诉记者,很多地方的教练都反映招人困难,这早就成了一个普遍的状况。“你可以想象,按照中国目前的举重队的数量,每支队伍有几十人,全国总人数最多也就几千,与10年前相比,这一人数是明显下滑的。”山东、辽宁等曾经的举重强省在本地目前很难选到人才,也需要去外省招募,“基层的人少了,能够给国家队提供的人才自然就少了。”

  发展寻新路 体教结合扩生源

  其实在臧丽娜看来,家长不同意孩子练习举重完全可以理解。据一位基层教练介绍,女子举重运动员想练出来真的很不容易,天赋、努力、实力、运气一个都不能少,而真正能得到金牌取得成绩的人少之又少。而经过多年的练习,一旦没有出色的成绩,等待她们的就是伤病问题和生存问题。

  据一位北京队教练介绍,每名运动员在退役时大概可以得到一年一万元左右的退役费,显然对于错过了学习年龄的女举重选手们来说,这些是不够的。臧丽娜也告诉记者,他们在招生过程中,也有不少的家长询问,“我们的孩子跟你练了,练不出来怎么办,你们给解决工作吗?”显然,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正如这位教练所说,“没有保障,现在的孩子和家长都不愿意冒这个险。”

  也许解决这一系列背后的问题,才能够建立一个更稳固的根基,而各个地方队也在积极寻找着解决的办法,臧丽娜告诉记者:“北京女队现在与一个大专院校合办,队员退役后能够得到大专学历,这让我们的可选生源多了起来,目前已经有50多个队员了。”显然,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臧丽娜也表示,“针对女子举重目前的发展状况,想要获得进一步发展,真的很需要各方的帮助和关注。”

  ■关注男队

  男举选材也不易

  招生越来越难 好苗子凤毛麟角

  与女举相比,中国男举此次世锦赛的成绩似乎光鲜不少。不过,在一位地方队的教练看来,男子举重的未来其实也“并不乐观”。

  在这支地方举重队的训练馆,这位教练正指导他的队员进行每日训练。据他介绍,该地的举重男子队员大部分都在15岁左右,他们从12岁左右就开始进行训练,完全是专业队的模式,一线二线队十多个小队员在一起让训练显得分外热闹。不同于女子举重“无人问津”的状况,在基层的人才方面,该教练坦言,男子举重招生的难度要小得多。

  不过,“这只是与女子举重相比,如果与其他大众性的项目,例如乒乓球、体操来比,根本不具有可比性。”这位教练告诉记者,中国举重人口正在日渐减少,据他透露,在上世纪90年代,举重人口还是很可观的,该举重队的实力也很强,出现了一批知名的队员。不过,经过十多年的不断下滑,当地目前的举重人口还不足150人,“以我们的男子一线队为例,正式的队员就只有10个,条件好的就更难找了。”

  在这位基层教练看来,举重项目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渐萎缩,他进一步解释道,这项运动不是适合群众体育发展的项目,所以它与一些项目随着经济发展而越来越普及不同,举重项目的发展与经济水平不相称,也就是说经济越发达,练的人就会越少。可供选材的生源就少,在这些队员中挑出一个“好苗子”更是难上加难。

  至于原因,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反而不如以前,挑了很多都觉得没有好的苗子。”而参加比赛就必须要取得成绩,“所以能力强就不停参加比赛,其他孩子条件不好也许就得不到大赛锻炼的机会。”显然,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而在男子举重还未开始衰落的时候,如何解决深层的问题,扎实根基,的确值得思考。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李昕

(责任编辑:majian82)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