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足坛聚焦_中国足球

中国队涉险晋级世少大赛 庆幸之余难掩后备之窘

2011年11月15日10:14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尽管只是亚洲比赛,尽管50%的参赛队伍都能晋级,尽管是主场作战,但女足国少队仍只能涉险过关。U16亚少赛13日在南京落幕。中国队在逼平韩国后,勉强以净胜球的优势力压对手,与日本、朝鲜携手晋级明年的世少赛。这也是女足世少赛自2008年创办以来,中国队首次获得参赛资格。

  近年来,中国女足风光不再,从首次无缘世界杯到首次无缘奥运会,昔日“铿锵玫瑰”凋零速度之快,让人心疼。可是,随着女足国青、国少今年先后晋级世界大赛,“玫瑰重生”的欢呼已不时在耳边响起。但是,“出线足球”,真能救得了女足吗?

  看看男足吧,自2001年首次打入世界杯后,就开始了快速衰落,上周末的败仗更宣布男足连续三届无缘世界杯。女足曾经有过从奥运会亚军到世界杯亚军的辉煌,但陨落的速度丝毫不亚于男足。对根基不稳的中国足球而言,巅峰的到来,往往就预示着下坡路的开始。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个简单的同题问答,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亚少赛开赛前的联席采访中,记者把“16岁这个年龄段,你们国家有多少女孩从事足球运动?”的问题抛给了6支参赛球队的主帅。回答如下——日本:七八千人。韩国:近一万人。澳大利亚:超过五千人。朝鲜:两千人。中国:不到一千。泰国:一百多。

  数字背后,高下立现。中国女足的衰落,差距就在人才储备上。国少主帅范学伟说得很实在,“人家是苗子里选尖子,我们是苗子里选苗子。怎么比?”这里我们不妨回想一下1999年女足世界杯决赛中国队点球惜败给美国队之后一位资深足球专家的感慨:美国有600万女孩踢球,中国才几千人踢球,要是输给中国队,那美国队岂不更冤枉?!

  没有厚重塔基的支撑,一两次侥幸的冲顶成功,终归无法挽救足球大厦之将倾。可惜,中国足球总是把眼睛盯在几支“国字号”身上,好像出线就是胜利,金牌就是成功。为何?说到底还是政绩思维作怪。

  长期以来,“金牌至上”是困扰中国体育圈的一大顽症。但对足球这样需要深厚群众基础的集体项目而言,“圈养”战略不仅难以奏效,更无法持久。“出线足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足球的问题。但历任足协官员无一不把国字号成绩摆在首位。为何?屁股决定脑袋。现行评价体系下,让一个任期只有四五年的官员把更多精力放在“百年树人”上,现实吗?

  能不能冲出亚洲,有没有打进奥运会,亚洲杯拿了第几……一个个冰冷指标的背后,是对塔尖的极端重视,和对塔基的无比冷漠。这样不合理的制度,才是导致中国足球走入死胡同的根源。

  认清形势,如何走出来?

  足协副主席林晓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足球人口严重萎缩,是当前中国足球面临的最大问题。近年来,足协的工作重心也在向青少年足球转移。2009年,校园足球计划正式启动,现已在全国47个城市的2700多家学校得到推广,让110多万孩子得以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目前,中国足协正积极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将邀请国外青训专家帮助我们搭建青少年培训体系。“有些事情是可以等的,但青少年的培养是等不起的”,林晓华对记者说。

  不过,校园足球的推广还是碰到了种种难题。首先是能否进校园。既怕孩子受伤,又怕影响学习,很多家长对足球并不欢迎。而由于基层教练的匮乏,即便进了校园,有没有合适的人来教也是个问题。

  对此,亚足联代主席张吉龙对记者说,“身为足球人,我们不该单方面去怪家长,要反思我们自己做得怎么样。”确实,如果中国足球的社会形象很好,足球明星能像刘翔、姚明一样有榜样激励效应,又何愁没有孩子来踢球呢?

  体育需要转型,向教育、向社会回归。而足球,是世界各国体育界乃至教育界公认的最好载体之一。我们也应该要营造足球是健康运动、健康生活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孩子走进球场。对于基层教练缺乏的问题,一方面将由体校教练和国外青训专家,负责各地基层体育教师的轮训;另一方面,各足球俱乐部负责所在城市的青训工作,培养出的人才也能为俱乐部所用,一举两得。

  增加社会关注度,对足球“筑基”大有裨益。拿女足而言,以前总说没人关注女足,但有没有给大家创造一个关注的机会呢?以前,除了大赛,一般球迷很难在身边看到女足。今年,女足联赛就做了尝试,从原来的赛会制改成分站赛,全年10个赛区,一共240场球,影响力一下子就上来了。林晓华告诉记者,“明年准备把一些场次的女足联赛放到大学体育场进行,让更多的人关注女足。有人关注,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有了群众基础,中国足球才真正有希望。”

  本报记者 董 晨

(责任编辑:王正坤)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