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黎晓斌报道 除了李玮锋的头球,国足的另外三个进球都是“西班牙式”的:第一个是禁区前倒三角的传球;第二个是队友扯开空档,个人长驱直进;第三个是边路配合,直传形成了单刀……没有起大脚,没有边路盲目传中。如果只看这一场,你会惊讶:国足竟然如此细腻。于是,赛后几乎所有网站都打出了标题:国足10脚传球破门,有点范进中举的感觉了。
跑足球的记者微博群里,不停闪烁“高洪波”的字样。已经追随国家队多年的老记们,都感叹国足在这样一场世界杯“告别战”里踢出了高洪波曾经倡导的足球。是的,于海、陈涛、蒿俊闵,的确都是高洪波时代过渡到卡马乔的中路能手。在“有球就第一时间传到两边”卡马乔体系里,这些人似乎都找不着北了。也许是出线无望下的压力释放,也许是卡马乔对自己战术的修正,反正到了这个时候,国足终于又回复到高洪波时代热身赛的神勇状态了。
国足到底是踢出了西班牙味,还是回到了高洪波味?到底是卡马乔的悲哀,还是高洪波的不忿?
这一场比赛,国足踢得最好的是左后卫郑铮,因为他进了两个球。于是,人们会把孙祥在过去三场比赛中犯的错翻出来批评一番。但是请不要忘记,在深圳对阿联酋的热身赛后,郑铮曾被批评“找不到位置感”,而那场比赛,孙祥进了个漂亮的任意球。
所以,出线也好淘汰也罢,中国足球还是中国足球。就像新加坡曾经射中横梁一样,很多时候只是大家选择性去记忆,又或者说是自己把自己骗了。
卡马乔已经
否定了自己?
深圳晚报讯 国足在这场比赛的战术打法基本颠覆了卡马乔前几场的要求,反而依稀让人看到了高洪波的影子,到底是谁否定了卡马乔?
赛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当记者问及战术变化的问题时,卡马乔巧妙躲开了这个问题,“我想这还是队员的信心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在当天下午、泛太平洋酒店的三楼会议室进行的赛前准备会上找到答案,卡马乔的一席话让队员有些吃惊,“首先要多控球,天气太热,要节约自己的体能,特别要多打打中路,有好的机会再下底传中。”而不是以前的“多打边路进攻,争取早进球”。(刘峰)
“这场胜利对于出线来说,来得太晚了。”
“与对阵伊拉克和约旦队的比赛一样,都是中国队场面占优,但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先进球了。”
——这两句都是卡马乔说的,坑爹啊
郝海东的两条微博
“李玮峰,实力的体现。”
——有网友调侃,郝董这是在讽刺李玮锋现在实力就这样了吧?
“现在边后卫就应该这么踢,能攻善守,具备超强的奔跑能力。”
——网友又来了,郝董这是在批评孙祥3场丢3球吧?
读来读往
足球改革将带来利益冲突
对球迷来信《不能责怪卡马乔》的继续讨论
足球改革将带来利益冲突
凤乐音:每次冲击世界杯就请洋教练,不重要的赛事就安排国内教练……是高洪波不行?是卡马乔不行?还是谁都不行?归根结底是基础不行,就像学生考试一样,基础不牢固的学生,考试前把北大清华的教授请来教他也没用——因为这种意识形成不了。
太一辰子:一个俱乐部不过是蜻蜓点水,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草根足球。而迫于现实,只能从学校下手——日本就是这么做的,我们甚至不需要利用校园足球培养什么人才,哪怕出不了职业球员也成,至少先把足球给“普及”起来——普及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让那些痴迷奥数的家长们把方向转到足球上面,对孩子的身体也是件好事。
pedone80:中国足球的腾飞和出路问题真不是社会的责任,是足球人本身可以解决的问题,只是这种改革带来的利益冲突,我们足球人是否愿意接受。而改革的最大阻碍并非在于外界,而是来源于我们足球界的一些老资格老思维的井底观天和舍不得的一亩三分地。这个改革的结果不会瞬间发生,需要足球从业人士、媒体、球迷耐心的共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