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再一次倒在了世界杯的大门外,而这一次,连门口都谈不上。足球在中国,是一项先被政府抛弃,后被社会抛弃的运动,因为中国社会根本没理解足球运动的本质。之所以还有如此之高的社会关注度,是因为这项运动原本的美丽。所以足球在中国早就沦为了观赏运动,一个生命力枯竭的盆景。
除了世界杯
足球,还是享受
李玮峰:
国足征战预选赛压力太大
米卢:
“快乐足球”曾收奇效世界杯出线
李玮峰将输球责任归咎于媒体和球迷的言论,暂且不论其内容正确与否,至少反映出他乃至整个国足在备战期间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也就是说,世界杯出线这样一个功利性的目标,剥夺了他们享受足球运动自身乐趣的权利。
足球运动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很多人眼中,这项运动的本质只是冠军、奖杯或者出线权,却忽视了运动自身的魅力属性。事实上,是由于足球本身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球迷,才让世界杯这样的赛事具有了至尊地位。而不是因为世界杯这个目标的存在,才让球迷开始关注足球运动。但在实践过程中,有时候人们往往会颠倒这个因果关系,这一点在中国足球圈内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中国创办第一家合资足球俱乐部的罗文曾经介绍,当时他递交申请给中国足协,足协没有一下子否决。“大家(中方)都觉得我疯了。我说,你们才疯了,你们以为足球就是世界杯吗。”米卢当年看似漫不经意的“快乐足球”,其实恰好解开了长期困扰中国球员的心结。当他们开始充分享受足球本身的乐趣时,就不容易受到种种场外因素乃至心理压力的干扰,结果国足以前所未有的轻松姿态顺利出线。
除了yoyo
足球还是游戏
中国足球:
简单体测扼杀创造性球员
足球:
更需创造力展示运动魅力
从12分钟跑到YoYo体测,足协总是希望用一项简单的数据,来衡量球员所具有的实力。但实际上,足球并不是一项简单比拼身体指标的运动,诸如意识之类的足球元素,无法用数据来表现,却是决定比赛结果的关键元素。在举国体制的背景下,中国体育历来存在“三从一大”的传统。至于用长跑或者折返跑成绩来作为参赛门槛的做法,也是传统思维模式下的产物,却忽略了足球运动自身的特点。仅仅依靠单项的体能测试,培养不出出色的足球意识,反而有可能导致球员仅存的那点意识,在简单重复的跑步过程中消磨殆尽。至于某些足球意识出色的球员,也有可能因为体能不过关而被挡在职业联赛的门槛之外。这样一种在基层选拔人才的模式,最后在国家队层面上就会造就“中国头球队”,却无法培养出梅西那种类型的天才球员。
像中国“第一前锋”郝海东,年年都是体测困难大户,但是他在球场上的作用有目共睹。世界足坛,有太多不具有超强身体素质的巨星存在,诡异的抢点前锋因扎吉,中场大师齐达内、哈维,都用自己的创造力展示着足球的魅力。
除了中超冠军
足球还是精神支柱
恒大:
辉煌战绩刺激球市猛增三万
纽卡:
降级仍可售出两万套赛季票
2011赛季的中超大幕落下,几家欢喜几家愁,广州恒大夺冠,成都和深圳两队降级。胜者王败者寇,以这样的意识观念去看待我们的中超还是靠谱的,恒大以4.566万人的上座率高居榜首,而今年8月当陕西与成都的比分定格在3:1时,只有四五千人的成体中心现场球迷已走掉了一大半,陕西浐灞队主帅桑特拉奇问他的翻译:主队的球迷怎么了?
不可否认,足球这项运动的功利色彩越来越浓,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依然是每个城市和社区的精神支柱,能给这座城市带来归属感。2009年纽卡斯尔从英超降级了,纽卡斯尔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球队当年的季票依然卖掉了2万多套,而纽卡斯尔是一座28万多人的城市,每次主场比赛都会坐满5万球迷,当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英国工业萧条中,唯一能让他们快乐和骄傲的只有他们的球队。这种纯粹的情感,不仅仅是在纽卡斯尔,在欧洲和南美多家俱乐部都能得到诠释,与俱乐部的规模无关,与俱乐部的战绩无关,这种纯粹的情是世袭制的,能与俱乐部一同走过百年。然而在中超,足球很大程度是与中超冠军画等号的,夺冠时山呼海啸,降级时冷冷清清,恒大去年刚开始接手的时候,球队在越秀山打比赛是1万多人的上座率,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充分说明,俱乐部并没有真正走入中国球迷的生活,我们的足球缺乏社区氛围的营造,它依然带有浓烈唯冠军论的色彩。
除了体育课
足球还是成长课
体育足球课:
应付考试违背足球本性
美国校园体育:
成教育组成部分
前不久中国孩子与俄罗斯小学生踢了两场比赛,最终的结果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中小学生缺乏足球教育的思考,然而其实我们的体育课并非没有足球,但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接球、颠球、过杆计时。基本功的重要性自然不能忽视,然而我们的体育课所踢的足球倘若就是应付考试的接球、颠球、过杆计时,那相当于扼杀了足球的本性,它不该成为枯燥乏味的体育课,而是孩子们最好的成长教育。2000年欧洲杯德国队兵败后,德国足协决心进行青训革命,在德国足协的官方网站上对青训计划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其中第一目标是德国足球站在世界之巅,第二目标是让初学者和职业球员感受到快乐,第三目标是让足球成为健康的保证。而在基础训练方面,德国足协也为幼儿园和小学的足球培训打造了一套大纲和计划,让小孩远离电视,在身体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还可以从中发现有潜力的足球少年。
众所知周,体育强国美国强大的根源就在于校园体育,足球也不例外,从中得到运动的快乐、拼搏和创造的精神、真挚的友谊,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足球这里都能拥有,它本来就是孩子们生活的好朋友,只因戴上了应试教育的枷锁才有了枯燥一面。
除了足球人口
足球还是爱好
发展青少年足球:
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足球小将》:
贡献人才更贡献数以百万计球迷
每当中国足球陷入成绩低谷之后,人们总是习惯于提到青少年培养的问题。但实际上,在如何发展青少年足球的问题上,有关方面未必存在着清醒的认识,最后也许又会走上急功近利的道路。根据比较传统的观念,发展青少年足球的目的,在于增加选拔足球人才的基数,从而为职业联赛和国字号球队提供更多的后备力量。应该说,这的确是发展青少年足球的目的之一,但绝对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目的。否则的话,就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那些最终被挡在职业联赛之外的年轻人,算不算是发展青少年足球的受害者呢?
发展青少年足球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升整个社会人群对于足球的参与感,乃至形成足球文化。对于从小接受足球训练的孩子来说,即便未来没能成为职业球员,仍然会将这项运动当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在英国,整个联赛体系包括十几级,其中最底层的业余联赛其实与名利无关,纯粹是满足无数打工族对于足球运动的爱好。日本著名漫画《足球小将》,其贡献绝不只是为日本国家队贡献了几十位可用之才,而是在日本国内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球迷。如果有更多孩子来参与足球运动,不仅在为未来的职业联赛提供后备力量,更是为职业联赛培养出一批最忠实的球迷,成为人气乃至收入的稳定保障。
除了辱骂
足球还是疗伤剂
辱骂国足:
中国球迷一“时尚”惯性
“伯尼尔奇迹”:
曾助德国人战后重建
国足挨骂,这已经不是新闻了。凡看到关于“中国足球”这四个字的新闻开口便骂,似乎也成为了时髦之举。李玮峰未能入选高洪波的国家队,球迷为大头鸣冤开骂,当李玮峰在卡家军有所闪失,立即再招致骂声一片。当年高洪波带队,亚洲杯小组赛未能出线,几乎要被球迷骂下课,而在卡家军几近沉沦之际,为高洪波鸣不平的声音高声响起。中国足球的上空侮辱和谩骂声是那么的刺耳,中国足球成为了很多人的出气筒,宣泄的工具,哥不是来看球的,而是以足球之名成为狂欢的一份子。
足球不是绅士运动,但也绝非侮辱和谩骂,如果历史是一面最好的镜子,那它所折射出的足球是在灾难来临时同样也是一剂疗伤剂。二战结束后,身为战败国的德国队遭到严重创伤,有人甚至悲观地认为要清除柏林城市中的废墟就得要30年。1954年世界杯德国队上演“伯尼尔奇迹”,日耳曼战车在不被看好的情况用逆转的方式击败不可一世的匈牙利队,“伯尔尼精神”给日耳曼人增强了动力,成为德国二战后的经济复兴的助推剂。今年3月日本遭遇了9.0级大地震,几天后大阪刚巴与天津泰达进行亚冠比赛,主帅西野朗表示现在能做的就是带着3分回去,给国民一个鼓舞。而在今年6月、丹麦王储弗雷德里克访问日本灾区时,与小学的孩子们一起踢足球,因为足球能抚平灾难的伤痕。这才是真正的足球,这样的足球世界才精彩,侮辱和谩骂是足球的一部分,但不该成为一种戒不掉的所谓时尚。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