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CBA可是一部大片。看看那些演员:一群能飞的、能扣的以往只能在NBA转播中见到的“天外来客”,已经在CBA赛场上亮相。NBA选秀状元肯扬·马丁、“人工智能机器”JR·史密斯、NBA全明星赛扣篮大赛冠军格林,还有威尔逊·钱德勒和布鲁克斯,当年仅凭一己之力就引爆CBA的马布里和昆西·杜比,已经沦为二流演员。
本以为CBA这部大片能够写尽繁华,不料,刚刚开头就出了大状况。被公认为CBA最大牌外援之一的JR·史密斯,才打了一轮球,就装起了伤。装伤,不辞而别也就罢了,他还要赶走球队总经理,大有权倾朝野之势。拿着大把美金,住着6880一天的超豪华套房,享受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训练待遇,JR还在仗势欺人,为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JR在骨子里看不起CBA,不在乎自己在这里的生存状况,换而言之,CBA小池塘养不了大鲨鱼。换思考一下,在NBA里,JR敢这么猖狂吗?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如今CBA的繁荣只是虚假繁荣,如同暴发户,突然有钱了,却没有多少守财的技能。一旦NBA结束停摆,超级外援一个个如JR一样归心似箭,CBA不仅繁荣的光环没了,反而还会有一种“繁华散尽”的尴尬。
CBA联赛与欧美成熟职业联赛收入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任何一支俱乐部能靠销售电视转播权和门票养活自己,而这恰恰是成熟职业联赛的最大收入来源。球队的基本收益,仍然来自价格相对低廉的门票、少数场地广告和篮协赛季分成,大多数球队的赛季总收益不足1000万人民币,能超过1500万的球队屈指可数。在过去几个赛季CBA球队赛季开销平均2500万的形势下,每支CBA球队的亏损平均在1000万以上。而现在随着投入暴增和收益增长寥寥,CBA整体作为一项产业的投入产出比再次空前拉大,泡沫也随之产生。
如今围观CBA的胜景,都建立在超级外援的光环之上。殊不知,CBA要想良性发展,应该在培养后备力量、俱乐部职业化等方面投入力量,而不应该是简单地花些钱买噱头…… 刁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