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篮球 > CBA > 热门评论

CBA渐成大牌外援天下 本土球员生存空间遭挤压

2011年11月22日10:01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朱俊

  联赛以球员为本,CBA不仅是国内男篮的顶级职业联赛,而且还承担着为国家队培养人才的任务。然而本土球员在过去的几个赛季里,生存空间却遭受着越来越粗暴的挤压——先是外援从4节4人次逐年递增到6人次,紧接着篮协又开放了亚洲外援政策……

  长此以往,CBA的观赏性可能水涨船高,但俱乐部为各级国家队培养人才却会出现萎缩之势,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男篮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

  内外援霸占大部分上场时间

  除了八一和并不依赖外援的广东,如今的CBA已经成了外援的天下,尤其比赛到了生死时刻,球权往往都在几名外援的手中,国内球员甘当“最近距离的看客”,外援的发挥好坏直接决定着球队一场比赛的胜负,乃至一个赛季的成败,这已经成为CBA公认的定理。看一组数据:2008-2009赛季的黑马、常规赛第四陕西队,两名外援李·本森和罗宾逊的上场时间占据了全队的35.4%,合力包揽了全队55.5%的得分、61.2%的篮板和50.1%的助攻,当然,他们俩也霸占了全队52.8%出手机会和55.1%罚球次数,两名外援的数据加起来超过了半支球队,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球员的悲哀。更显著的对比是,当季后赛两人双双提前返美后,贵为常规赛第四的陕西在多拥有一个主场的利好之下,被第五名东莞横扫三场首轮出局,三战场均输给对手近19分!

  大多数CBA球队挑选外援时,一般选择一个内线和一个外线的搭配,几个赛季下来,国内球员在中锋和后卫这两个位置上始终难见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人涌现,罪魁祸首便是联赛中这两个位置的球员很难得到充足的上场时间和锻炼机会。

  更鲜活一些的例子,是几个上海球迷熟悉的名字。在上海,上场时间难以保障的罗旭东选择了转会吉林,不过本赛季吉林引进了去年联赛助攻王、亚锦赛亚军约旦队的当家后卫道格拉斯,再加上这个位置上还有本土国手于澍龙,同一位置上两名亚洲级后卫的存在,让罗旭东很难再获得稳定的出场机会,于是他干脆暂别CBA,回到上海交大进修前些年落下的课程。“这一年暂时歇一歇,调整一下,顺便把学业全给补上,来年再看机会。作了这种选择,我只能说自己也很无奈,也许是有点冒险,但有失必有得。”同样的烦恼也降临在蔡亮和李根的身上,一个打三号位、一个打四号位的他俩去年转会去了青岛,但本赛季青岛在大前锋位置上找来了巴勒斯坦外援桑尼,蔡亮改打起了小前锋,不仅很难再与李根一起首发,而且两个人经常还要分享上场时间,期间的滋味,自然可以想像。

  中国篮球后备不足隐患渐显

  男篮亚锦赛夺冠之后,队长王治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BA如今已是亚洲顶级联赛,但却未必是一件好事。“联赛里到处都是来自各国的外援,练了半天,练的都是其他国家的选手,咱们自己的队员却少了上场机会。”王治郅的这番话,显然源自他看见了国家队后备人才不足的隐患。

  八一男篮一直是国手盛产的大户,其领队钱利民就认为,NBA大牌球星的涌入其实对中国篮球并没有多大好处:“欧美外援给你整俩,再加上亚洲籍的,一下子就三个外援了,那中国球员还怎么上场,这样早早晚晚对咱国家男篮人才培养不利。”比如说新疆,连续三年打进总决赛的他们,一线队的成绩确实远远地将后备建设甩在了身后,直到2007-2008赛季开始,新疆才第一次有了真正从自己青年队里培养起来的队员,6年中新疆青年队来来往往一共有89名球员,只有12名队员最后打上了一队,只有西热力江一人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今年打进了国家队。

  俱乐部的急功近利,带给中国篮球的是人才流失的伤害,无论是大学联赛还是比CBA低一级的NBL联赛,都因其竞技水平的低下,决定了几乎不可能为国家队输送人才,而当大量人才流失的同时,又造成了CBA一线队的竞争环境并不激烈,目前国内篮坛以中生代球员为主,如果他们身后没有更优秀的年轻苗子涌现,便很难刺激到他们去提高自身。

(责任编辑:刘娱)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