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商报记者昨日多方了解证实,本周日在上海举行的“特殊奥林匹克2011年融合慈善筹款晚宴”上,姚明将闪亮现身并宣布由他参与创立和直接投资的纳帕谷酒业公司将正式成立,按照上海媒体提供的消息,公司将被命名为姚家族葡萄酒酒业公司。成都商报记者昨晚联系上了“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他向记者确认了该消息的真实性,并介绍了“姚明卖酒”的一些细节。
“姚明酒”
周日将亮相慈善晚宴
在结束自己的职业篮球生涯后,姚明依旧保持着高曝光率。光是在上海交大上课时的一张照片就能引发无数媒体的热烈追捧。本周日,一身轻松的他将现身上海参加一场“特殊奥林匹克2011年融合慈善筹款晚宴”。活动的主要环节就是为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进行慈善拍卖。在当日的拍卖环节中,7款特殊拍品将亮相,其中一项就是全球首次亮相的一瓶“姚明”牌葡萄酒。此外,姚老板还将在晚宴上宣布由他参与创立和投资的葡萄酒酒业公司正式成立。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全国媒体的强力关注。前天下午,被媒体预热多次的拍品在上海拍卖行拍卖大厅齐齐亮相,作为国际特奥全球形象大使的姚明不但捐赠了全球首瓶姚明葡萄酒,更有专门为姚明定制的iShark服装、姚明专属鞋楦以及皮具等,甚至还有迈克尔·杰克逊全球限量版手机!据本次活动相关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姚明将在当天宣布自己的又一重大商业投资方向:葡萄酒产业。
据悉,这家葡萄酒公司主要是以美国旧金山纳帕谷葡萄酒产区(纳帕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东北,有‘世界酒谷’之称,以生产北美优质葡萄酒闻名,‘新世界’葡萄酒的代表产区,在美国的知名度就像中国的茅台镇)为“根据地”,公司也在美国,媒体已爆料该公司将被命名为“姚家族葡萄酒酒业公司”。目前,姚家族葡萄酒酒业公司已发布首款以姚明命名的干红葡萄酒———2009纳帕谷赤霞珠干红。在这次拍卖活动中,这瓶首次在中国销售的姚明葡萄酒的起拍价高达60000元!
首批酒下周面市
售价为3800元
“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昨天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电话专访时透露,姚明葡萄酒将在下周正式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而即将面世的1.5L装姚明葡萄酒也只会全球限量生产1200瓶,售价为3800元人民币。另外,姚明的这家葡萄酒公司其实在几个月前就已在美国投资成立,“姚明亲自参与了创立,当然,也有他实际的资金注入,公司目前的规模不大,但可以透露的是,葡萄酒酒业公司主要是立足于纳帕谷产区,以赤霞珠品种为主,品质非常好。”值得一提的是,章明基昨天还向成都商报记者透露,接下来姚明葡萄酒的主力产品将分为中端和高端两种,前者的售价在2000至5000元人民币之间,后者则高达5000至10000元人民币。
姚明选择以纳帕谷产区作为自己进军酒业的突破口实在是非常专业,据记者了解,随着中国市场葡萄酒消费的不断上升,中国投资者将眼光从法国知名酒庄转到了美国纳帕谷。今年9月,河南一家企业集团以600万美元在纳帕谷收购了已有40多年历史的Silenus Vintners酒庄及相邻地产。按照“中国酒业新闻网”的权威数据,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美国纳帕谷收购酒庄。昨天记者也从业界的分析了解到,姚明这次的“华丽进军”,或许能更加刺激中国投资者将眼光转到葡萄酒方面。
解读>>>
章明基:
这是姚明的一种投资
创建酒业公司已经不是姚明首次在商业领域施展拳脚了,熟悉“小巨人”的球迷不禁要问:下一步,还有什么是姚老板不涉足的?昨天,章明基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姚明作为一个前职业球员,在NBA打拼多年,肯定有一些积蓄,投资这些实业或新媒体产业,都是一种“理财行为”,是一种投资,“那既然是投资,有一些他本人的参与度不高,有一些则是他本人亲力亲为,同时,肯定有一些是根据市场情况做出的决定,而有些则是根据他的兴趣爱好,这个很正常。”
链接>>>
姚明的商业帝国
除了在红酒市场进行投资,姚明在很多领域都能果断投资,以钱生钱。在福布斯杂志的2011年中国名人榜上,姚明连续第八年荣登榜首,统计显示他在过去一年收入超过2.29亿元。而胡润百富榜今年9月公布1000名中国富翁名单时透露,未入选的姚明身价达到12亿元人民币。
餐饮 2005年2月20日,姚餐厅正式开业,赚取第一桶金。
健身 姚明与美国最大私人健身机构“加州健身机构”联手开设加州健身姚明俱乐部
股票 2005年,成为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形象代言人,2007年12月,合众创始人郭信平将自己名下0.75%股权、合计37.5万股转让给姚明,而在短短的3年内,姚明就得到了高达37倍的回报率。
房产 在北京银泰中心的柏悦居购买两套面积为240平方米的豪宅。该楼盘于2006年开盘,均价为每平方米52750元,而到2008年第二季度,每平方米已经上升到了10万元。
音乐 2006年,姚明投资“巨鲸音乐网”,该网站与世界各地的唱片公司合作,推出百万首正版音乐的免费试听和下载服务。随着目前合法化数字音乐市场的推进,姚明的投资也显示出了前瞻性。
本组稿件由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