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最新动态

民运会奖牌数居全国第四 渝少数民族体育获佳绩

2011年11月30日08:58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韩成栋

  今天上午,重庆市参加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结表彰大会,将在我市天宇大酒店隆重召开。

  两个月前,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重庆代表团表现出色,一举获得了7个一等奖、35个二等奖和20个三等奖,奖牌总数位居全国第四位,超额完成了“奖牌数额双超”的既定目标。

  少数民族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民族文化典藏工程逐步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传承后继有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八个一”工程初见成效……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少数民族工作的加强,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推广、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9月13日,贵州大学体育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板鞋竞速比赛正在这里举行。在五个项目的决赛中,都有重庆运动员的身影,原本被外界视为竞争激烈的赛事,几乎成为了重庆队的“独角戏”。最终,重庆板鞋队一举收获4个一等奖,成为该项赛事的最大赢家。

  本届民运会,重庆运动员在其他项目中也有出色表现,射弩队、龙舟队和秋千队各收获了一项一等奖。最终,重庆代表团收获奖牌62枚,其中一等奖数量居全国第六名,二等奖和三等奖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如此表现,大大超过了重庆代表团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所取得的5金6银4铜的成绩,真实地反映了我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水平在4年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传统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也大大带动了我市少数民族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在黔江、酉阳等地,每当傍晚,在各大广场、社区、院坝,总是聚集了众多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与摆手舞等健身活动。其中,秀山、石柱、彭水县还将打莲箫、玩土家竹铃球、跳土家摆手操等10多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中小学体育课,让更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推广和普及。

  市民宗委负责人表示:“我市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健康重庆’建设的大背景密不可分。随着我市传统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参与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体育事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并营造出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这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身体素质,是一件大好事。”

  民族文化典藏工程受国家民委称赞

  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确保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市从去年起在渝东南民族地区分别设立民族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其中,黔江区每年设立1000万元民族文化基金,同时每年设立200万元文化专项资金;酉阳、彭水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设立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每年达到1000万元以上。

  有了资金的保障和支持,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在近两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历时两年多精心打造,备受关注的“重庆民族文化典藏工程”顺利完成。该项目包含了民族歌曲、民风民俗、民族舞蹈、戏剧与曲艺、村寨建筑与文化古镇、民族器乐等6大类122个民族文化项目的画册以及原生态《民族文化魂》系列记录片(13张光盘、容量60.45G)。在第二届武陵山民族文化节上,“重庆民族文化典藏”成为了最大的亮点,得到与会嘉宾的盛赞和好评。国家民委主任杨晶高度称赞我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程,称其为“全国民委系统的首创之作”。

  与此同时,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八个一”工程(办好“一个节”,拍摄“一部剧”,打造“一台戏”,出版“一批书”,启动“一批馆”,保护“一批寨”,传承“一批濒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正在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出版‘一批书’”方面,市民宗委与市作协合作刊印的“重庆乌江少数民族作家丛书”已出版发行;在“启动‘一批馆’”方面,黔江土家族生态博物馆已经建成投用、秀山花灯民俗博物馆已经开工建设,彭水鞍子苗族生态博物馆已规划;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方面,我市着力完成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彭水县鞍子乡罗家沱苗寨等特色村寨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受到国家民委的充分肯定。

(责任编辑:王江)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