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体育频道热点新闻 > 国内足球热点新闻

国内优秀球员奇缺身价虚高 地产足球命运何在

2011年12月01日14:10
来源:新文化网-新文化报

  绿城,曾经的中国地产业翘楚。如今在国家房地产政策的调控下,有点儿吃不消了。在11月29日,绿城俱乐部向外界宣布,可能将一线队转让给有实力的企业。绿城尚且如此,其余的地产企业就可想而知了。要知道中超16家俱乐部,有12家涉足了地产,中国地产业的冬天,显然也是中超俱乐部的冬天。

  新赛季中超尚远,不过各俱乐部在冬天就已经开始了抢人计划。在优秀球员奇缺的中国足坛,国脚无疑是大家的争夺目标。现如今,国脚的身价涨了,水平却不见长。球员身价泡沫还能持续多久?

  地产足球

  为利益?还是仅仅是喜欢?

  中超俱乐部中,除上海申花、深圳红钻等四家俱乐部背后的企业没有涉足房地产外,其他每一家都有地产背景。其中,广州恒大、广州富力、河南建业、大连阿尔滨、陕西人和、浙江绿城甚至是以地产为主业的。

  虚高的房价,让老百姓吃不消,为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尤其是在贷款方面,给予紧缩,让地产商们的资金链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现在的楼盘在拼命做着宣传。一位在地产公司做销售的朋友向记者反映:“现在销售经理每天都在逼我们拿销售方案,我们从过去的等顾客上门,变成了现在上门推销。”

  最近,与绿城叫卖相对应的是陕西人和准备南下到贵州。人和之所以要离开,就是因为这些年在陕西,人和没有拿到一块地。当他们得不到好处的时候,拍拍屁股走人就不奇怪了。据说,准备南下的人和已经在贵州拿到了地块。以人和为代表投资足球的一类,就是希望通过足球,获得某种利益的一类。

  还有几家俱乐部与人和似乎有着区别,他们是以老板喜欢足球为前提条件而进行投资的。绿城尽管举步维艰,但是他们的老板宋卫平是真正的球迷,他们投资足球是以喜爱开始的。尽管现在有些困难,但宋卫平仍然表示,如果没有人愿意接手,他将继续干下去。

  同样还有恒大的许家印和富力的张力,他们都是喜欢足球的,进入足球以前,他们的企业就已经很强大。用他们的话说是,投入足球是想为中国足球出把力。同样,还有阿尔滨的老板赵明阳等。

  球员身价

  优秀球员少 身价虚高

  当中国女足的退役门将耿晓燕必须要通过上电视节目,解决家里的生活问题时,中国男足的国脚们的年收入都可以达到1000万、转会费1800万。这就说明一个残酷的现实:一个有市场,一个没有市场。

  中国足协在2004年下发了球员的转会标准,500万规定的上限如同一纸空文,没有俱乐部按此执行。中国球员动辄1000多万的身价,被专家认为是虚高,他们确实也创造不出1000多万的价值。但为什么又有人愿意出这个价?是企业太有钱了,还是其他原因?

  在优秀球员资源奇缺的中国足坛,国脚无疑是大家抢夺的目标。然而国脚资源毕竟有限,而其中真正好用者更是凤毛麟角,这就造成了国内转会市场上有国字号背景的球员在多家争抢的情况下身价虚高,甚至在地产足球的大势所趋中出现价格泡沫。

  本报记者 陈涛

  ■三问地产足球

  如何规避风险?

  如何完善进入制度?

  如何避免默契?

  一个联赛中,有几家房地产投资的俱乐部并不奇怪,但一个联赛中,投资者大多是房地产业的获益者,那就奇怪了。一个充斥着房地产商的联赛,必须面对至少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规避风险?中国的房地产业和银行息息相关,资金链条一断,多么庞大的企业帝国顿时灰飞烟灭。那时的足球怎么办,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第二,如何完善进入制度?从调查中发现,房地产商投资足球的资本,往往是从当地城市各方面的“照顾”中来的。一旦项目完成,“照顾”结束,热情还在否?

  第三,如何避免默契?中国足球假赌黑现象严重,让人深恶痛绝。他们如何能确保自己的清白,确保拉帮结派现象不会发生?

  不可否认的是,职业联赛是商业游戏,投资者需追逐利润。但一个成熟的联赛,绝不是投资者任意游戏的天堂,而是规则制约下的游戏。 据搜狐焦点

  ■为何乐此不疲?

  宣传、营销、获得优惠政策

  目前的环境,投资中国足球只赔不赚,那为何房企巨头们还是趋之若鹜?

  在被问及恒大搞足球时,许家印曾坦言:“投资体育事业其实是公司宣传的一种手段,我们涉入排球、足球后,给品牌知名度带来大幅的提升。”对于重金做体育的付出与收益,许家印算了一笔账,“央视广告每秒的费用是15万元,球队的比赛是90分钟,如果要做90分钟的广告,要多少钱?”

  中超联赛几乎覆盖了中国全部的一线城市和二线主要城市,拥有广泛的媒体版面。房地产商们绝不单纯是为了足球而足球,足球只是他们的营销媒介。另一方面,足球环境正在不断改善,球迷对足球的热情也逐步回暖。房地产商能通过“将足球打造为城市名片”的途径,获得当地政府特批的一些优惠政策。据《城市信报》

  ■评论

  产业化与地产足球无关

  从陕足的“南迁”到绿城的“叫卖”,外界最近普遍对中国的“地产足球”亮出了预警信号。

  其实,正如几年前媒体热衷探讨中国足球需要“民营”还是“国营”一样,现在探讨“地产足球”将面临高潮还是退潮同样是一个伪命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足球产业。

  陕西人和的个案,体现出他们的足球发展模式充满了“投机”和“人治”的色彩。即使人和不是一家房地产企业,他们参与足球的动机和执行方向,也必然会导致他们遭遇如今的尴尬局面。在足球产业还没有成熟的条件下,宋卫平和他的绿城集团确实心凉了,因为13年来投资足球毫无回报。纵然绿城不是一家房地产企业,它也必然面临眼下的发展困境。

  论资本实力,人和与绿城还是足以继续投资足球的,但中国足球的“非产业化”却让他们的投资信心日趋消弭。

  中国职业足球什么时候才能从“投机足球”、“广告足球”、“地产足球”进化为“产业足球”?这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据《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宋德超)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