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寻短见为哪般?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雷 煜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周婉琪
孙嘉晖
本期嘉宾 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学系硕士
许瑞平
新闻点眼:
北京时间上周日,威尔士足总宣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噩耗:被誉为“英超活化石”、见证了英超从创立到辉煌的荣光的现任威尔士队主帅、42岁的加里·斯皮德在家中上吊自杀死亡,目前依然没有其自杀原因的消息,倒是“毫无征兆”令人震惊,据悉他在自杀前的生活是谈笑风生,而且有“铁人”之称的他还生性乐观,并无抑郁症。
这也牵出一个话题,最近几年国际体坛的自杀事件成为热点,奥运选拔赛落选者寻短见乃压力过大,功成名就如奥运冠军也会选择自行了结生命。当然,每个体育人结束生命都有自己的理由,或因为家庭,或事业遇阻,总之,强健的体魄没有给他们带来强健的神经。
体育人抗压能力较强
周婉琪:在退役运动员的教育中,导师总会鼓励运动员认清自己的优势,除了突出的体育技能外,吃苦耐劳、力争上游、勇敢面对挫折与困难都是他们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会受到雇主的青睐。为什么呢?训练都是最艰苦的,比赛永远都是争第一,而“胜败乃兵家常事”,“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因此,运动员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总是相对较强的,因为见得世面多了,多少训练了出来,比较起来,他们更难被困难击倒,自然就不容易自杀。
孙嘉晖: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看了这么多的体育人自杀案例,除了个别因为家庭、情感的原因,其他多数是和物质利益相关的,要么违规侵占,要么挣名逐利失败。就如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所说: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许瑞平:首先,体育行业尤其是体育一线,本来就是一个承受高压的领域,很多人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被筛选掉了,留到最后的在运动能力、专项技术、神经抗压能力综合来讲,肯定是比较优秀的。我也相信他们的抗压能力比普通人强。
普通人群中患有抑郁症,或者说有抑郁倾向的人的比例,直观来看应该比运动员人群要高得多。
孙嘉晖:我们看到,体育人自杀和普通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成年后随着思想的复杂化,自杀的比例在升高。当然,中外运动员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我们很少听说中国体育人自杀的案例。
影响中国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最主要原因往往是功名利禄,成功了什么都有,失败了什么都没有。这种压力感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因为冠军只有一个,不像高考划一条重点分数线,过线的人还有很多高校可以选择。
许瑞平:我做过调查,像我们的小运动员,一般不怕比赛受伤、不怕赛场情况,而是怕比不好,教练、家长等社会压力;国外运动员情况和中国肯定不一样。
体育人也会选择自杀?
孙嘉晖:刚听说有运动员自杀,我感到相当震惊,据我了解运动员是最乐观向上的一群,从来都是以“吃好、练好、玩好”著称,享受还来不及。
周婉琪:其实,体育人自杀的原因是很多的,也跟普通人一样,无非就是名、利、感情的牵绊与压力,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而且,很多自杀的人往往都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一旦出现了导火线,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许瑞平:我们看到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家庭、事业出现巨大挫折时,体育人才会出现自杀这样的极端事件,如果普通人遇到这样的重压,也许自杀率会更高。运动员的“压力免疫力”是高一些,但不等于免疫,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适当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
周婉琪:人哪有不怕死的,而一旦能勇敢地结束生命,往往就是遇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因此往往也会出现心里非常明白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重要,但还是选择离开。
许瑞平:也不能说自杀了就勇敢。但高压下自杀是正常现象,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在某一区域、时间段连续出现多人次自杀事件,从专业上叫“维特效应”,像富士康跳楼事件,就是这个道理。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维特效应”就像情绪上的“流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是最大胆、承受最大压力的,后面的人当然不觉得吃螃蟹可怕了。
因为自杀也是需要勇气的。要面临来自自杀本身的痛苦、社会压力以及对家庭、亲友的内疚等。如果前面有人这么做,会大大减轻后面人的压力。
孙嘉晖:两位这么一说,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在自杀这件事情上,其实和职业背景、身体状况等没有直接关系,只是说体育人自杀是小概率事件,而普通人的几率更高一些。
适当的运动与心理调节有助疏解压力
周婉琪:抑郁症是心理问题,不会像很多病毒,抓住你肉体方面的问题而入侵。抑郁症却是无孔不入,跟强壮的身体无关。而且,抑郁症也有轻有重,每个人都难免承受各种压力,难免有抑郁的时候,只是自己能否开解自己的问题。
孙嘉晖:我部分认同你的观点。在抑郁这件事情上,体育人和普通人应该还是有区别的,毕竟,健康的身体是通过能量消耗练出来的,这本身就能帮助人舒缓压力;但在自杀这件事情上,就是面临绝境做出抉择时,我想每个人都一样。
许瑞平:适当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肯定可以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但越是有规律运动的人,心理越健康。比如一周运动三次的人,比一周运动一次的人健康;一周运动一次的人,比从来不运动的人健康,包括躯体和心理都是这样。
周婉琪:除了有不少运动员自杀的案例外,还有更多的运动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只要他们能够勇敢面对,请心理医生帮助治疗,是可以战胜病魔的。
为什么马拉多纳是球王,不仅是因为他在球场上的表现,看看他多年来经历的各种磨难,多少次处于死亡的边缘,承受了那么多的压力,也没有见他自杀。又例如罗纳尔多,他在1998年世界杯上不是差不多毁了吗?但最后不是克服困难,在2002年世界杯取得了成功?
许瑞平:其实,及早发现精神障碍,是可以有效预防自杀现象的发生的。首先,体育竞技作为高压行业,预防自杀,可以消除压力源;第二,锻炼个人心理素质,通过多种途径疏解压力,或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
总之,导致自杀的原因有很多,不能把主要原因归结于职业。
微博互动
JJQL在路上:足球场上自杀的阴郁11月终于走啦!又一个美丽的生命灰飞烟灭! goodnight完美先生斯皮德!愿你在天堂安好!
斑马王子2046:足坛频传抑郁症自杀,再次引发人们对足球人心理问题的担忧。悼念斯皮德!
红魔评论员:在斯皮德自杀事件发生之后,英格兰职业球员工会立即做出反应,该组织已经印制了一本36页的小册子,将下发给4000名会员,以指导他们抵抗抑郁。
纯真的老鳄鱼:虽然你没吉格斯出名,但也是一条汉子,怎么好好的就自杀呢?为了威尔士出不了线?
Zjd不了情:敢于结束自己生命的却没有勇气活下来,很可悲,他的痛苦肯定超越了体育竞技的残酷。
如烟往事123:珍爱生命,呵护人类的运动精英们,这似乎并不是他们个人的事。
畏罪自杀
·韩国赌球案3人自杀:继因打假球事件暴露自杀的球员尹基源和郑钟宽后,韩国赌球案的罪魁祸首之一、前韩国K联赛尚州尚武队主帅李寿哲也被发现在家中上吊自杀,后悔参与赌球是其自杀的主因。
·拳王杀妻后自杀:WBC轻量级拳王瓦莱罗是个虐妻的惯犯,他酒醉后连刺三刀杀死了妻子,清醒后自首入狱,但这位愧疚交加的拳王也用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抑郁 家变
·德国门恩克卧轨自杀:2009年,德国国家队现役门将恩克在自家附近的铁路卧轨自杀。恩克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加上他的女儿因心脏病去世让他失去了生存的勇气。
·佩索托跳楼:2006年,前意大利国脚,时任尤文图斯俱乐部体育总监的佩索托突然从办公室的窗口跳下。佩索托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他无法承受“电话门”事件的巨大压力,最终选择轻生。
·罗马名宿开枪自杀:1994年5月30日,曾效力罗马和AC米兰的著名中场阿格斯蒂诺·巴托洛梅因严重抑郁症开枪自杀。
·美洲杯MVP因患儿子夭折自杀:1997年,刚赢得美洲杯亚军和MVP的玻利维亚国脚拉米洛·卡斯蒂略自杀,原因是无法摆脱儿子夭折的悲痛而选择了在天堂跟儿子“重聚”。
压力 吸毒
·德甲裁判自杀未遂:在斯皮德去世一周前,德甲裁判拉法蒂因被质疑其执法能力,无法承受外界压力在科隆当地酒店割腕自杀。
·NBA球星撞火车:姚明的队友,年仅25岁的前火箭球员艾迪·格里芬2007年驾驶一辆SUV撞向了行进中的火车,当场死亡。格里芬曾因感情问题朝女友开枪,结果被判入狱18个月,更由于服毒被NBA禁赛。
·短跑名将服药自杀:美国田径奥运冠军、跟迈克尔·约翰逊一起创造过男子4×400米接力的世界纪录的安东尼奥·佩迪格鲁服用大量安眠药导致死亡。安东尼奥因服用兴奋剂,被取消奥运金牌。
·女垒选手烧炭自杀:台湾女垒运动员胡雅竹,与室友曾靖惠疑因“同性恋”在多重社会压力下烧炭自杀。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