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中超联赛 > 2012赛季中超冬训|中超冬训 > 2012陕西人和备战

文化沙漠建起畸形大厦 陕足离陕又一出“悲剧”

2011年12月02日13:44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sportspress.cn
  今年年初,央视《足球之夜》栏目推出了一部名为《西安要刮足球风》的宣传片,详尽介绍了西安当地“为球痴狂”的状态,据说事后西安市领导还曾专门致电感谢央视高层……

  一年过去,《西安要刮足球风》早已没人提起,可同样被时间、历史抹杀的,却是陕西、西安的足球:根据陕西当地媒体报道,陕西人和下赛季已经基本确定将迁往贵阳。刚刚在陕西西安生活了六年,还未扎下牢固根基的陕西人和(其前身为上海国际,2006年从上海迁到西安),不得不再次从“故土”上逃离,又一次上演最“中国足球式”的悲剧。

  有多少球队改弦更张?

  陕足离陕,并不是中国足球的“个例”:今年刚刚从中甲升上中超的广州富力,同样也是“流浪球队”的典型在“成为”广州富力之前,广州富力名叫“深圳凤凰”,是从两个赛季前降级的长沙金德植根而来,但因为深圳凤凰背后的美国老板拖欠球员薪金,才被富力方面接手,至于长沙金德,在N年前还是赫赫有名的“沈阳金德”、“沈阳海狮”,但由于在省内竞争不过辽足、大连两支老牌强队,不得不于2006年年底“举家搬迁”到长沙……单是叙述广州富力的“前世”,就需要一百余字,就更不要提为这家俱乐部踢球的球员了,如果你问他们“你们心中的主场在哪里”,估计十个有九个答不出。

  如果说“背井离乡”过于极端,那么队名的“改弦更张”对于中国足球俱乐部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了之前河南建业老板胡葆森还曾骄傲地宣称,他们的球队是职业化以来唯一没有更改队名的球队,但2009赛季,河南建业却“不甘寂寞”地改名为“河南四五老窖”,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大连从万达变成实德,实德变成海昌国际,辽足从远东变成航星,从航星成为天润,从天润成为抚顺特钢,从抚顺特钢变成波导,再变成北京三元、辽宁中誉、辽宁葫芦岛、辽宁宏运之类则彻底是见怪不怪了。

  在欧洲,不少俱乐部也曾经历过主赞助商的更迭,但其从来不会在“队名”上做文章,比如巴塞罗那永远不会叫“巴塞罗那卡塔尔基金队”,利物浦也永远不会被称为“利物浦嘉士伯啤酒队”一样。在多数球迷心中(当然也包括中国球迷),一支俱乐部的队名不但应该是固定的,而且应该可以展示其所在地的历史和性格,成为当地球迷文化的一部分。都说中国球迷、中国球队缺少归属感,如果连一个“有归属感”的名字都没有,又谈何“归属”?

  说到这,有必要再说另一个和“队名”有关的故事:之前深圳队曾更名为“深圳红钻队”,意即效仿欧洲大牌俱乐部,取一个和“冠名”无关,但却可以“流芳百世”的名字,但今年,这个本应“流芳”的队名却变味地成了“深圳茅台红钻队”……

  文化沙漠上的畸形大厦

  中国足球俱乐部强不强大?如果是从竞技角度说,肯定是“不强”,但如果要说知名度和影响力,却是“强中之强”:广州恒大上赛季的一掷千金自不必提,本赛季,随着广州富力的介入,新一轮的“金元备战”行将展开,甚至就连欧洲大牌过气球员也将“养老”的处所从中亚转移到了中国,君不见古蒂、小罗,全都和“中超某球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中国足球俱乐部的“强大”是通过自身建立起来的么?当然不是。根据国内某知名财经媒体统计,目前中超16支球队中,只有4支没有地产背景,换言之,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完全就是“中国地产超级联赛”。其实拥有地产背景也没什么,但关键的是大部分俱乐部的老板们并不是因为足球而投资足球,而是看重了足球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拿地、减税……这些方面给予他们的回报远大于在俱乐部方面的投入,在中国,足球只是幌子,是商人们“在商言商”的筹码。

  这样的逻辑,搭建起的只能是畸形的大厦,一旦地产商方向变化或者资金链出现问题(近期就传出了绿城有意出售俱乐部股权的新闻),留给俱乐部的,要么是“闯关东”、“走西口”,要么就是轰然倒塌。

  实际上,这一切的根源还是中国足球的文化积淀太浅。球迷只是因为地缘远近判断一支球队的亲疏,但却缺少对球队本身性格、特点的判断,这样就导致了球迷选择上的盲目,并缺少必要的忠诚性,看看曾经的“黄金球市”济南现在因为球队战绩不佳每场只有万余名观众,中国足球的“文化贫瘠性”可见一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再次重申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中国足球当然也需要重视自己的文化,建设自己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足球拥有牢靠的发展根基,而不是在一片文化沙漠上摇摇欲坠。

  本报记者 林剑
(责任编辑:长城)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