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2月4日体育专电(记者王昊飞 周万鹏)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4日进入倒计时30天,吉林省各界群众通过冬泳、长跑等形式抒发着翘首企盼的胸臆。五年前的此时,这方地域正守望着第六届亚冬会的开幕,那一时节,白山松水尚未诞生奥运冠军,体育民生正在探索,冰雪文化方兴未艾。五年后,当缀色长春、吉林两市的吉祥物由“鹿鹿”变为“吉吉”、“林林”时,吉林冰雪体育已完成三大华丽转身。
竞赛水平提升 打破奥运金牌“零省份”历史 2006年,15岁的周洋仅被业界和少数冰迷熟知,次年的亚冬会,她仅收获了一枚接力金牌,但长春市体育局副局长赵晓路当时向记者力荐这名选手,并强调其迟早会改变历史。
这一预测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得到应验,周洋接连斩获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和3000米接力两枚金牌,成为继王皓在北京奥运会男乒团体夺金之后第一个夺得奥运单项冠军的吉林籍选手,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
作为中国冬季项目的传统大省,周洋夺金不仅实现了叶乔波、李佳军、王春露等几代人的夙愿,也为吉林省冰雪竞技水平的提升注射了强心剂。据吉林省体育局局长宋继新介绍,目前在我国已开展的冬季项目中,除冰球、冰壶外,吉林省冬季体育已做到了其他项目的覆盖,其中雪上项目达到全覆盖,且整体涌动着一大批新锐势力。
“无论是亚冬会还是十二冬会,都是加强我国冬季项目后备人才的契机,所以十二冬会要打破"东道主第一定律"。”宋继新强调,针对“省份之争”的老话题,作为十二冬会东道主的吉林省将把精力专注于人才的交流和培养,立足于长远发展和世界对吉林的认同。
“健康城市”惠民众 成为全国体育民生工作典型 “健康长春,体育先行”,这是长春市在打造“健康城市”工作中提出的长期口号。自2009年元月1日的冬泳大会开始,长春市针对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八大人群开展“体育伴随你我他”主题活动,形成“年年有大赛、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的局面。
“亚冬会的举办为长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育热潮,长春市民本身就有参与体育的热情,但多年来一直受场馆不足、欠缺科学指导等问题的制约,所以我们2008年在全国首创社区体育管理员,并开放80所学校体育场馆,打造"8分钟体育圈",破解了体育民生难题,令健康城市模式能够有效推进,”长春市体育局局长郭忠君告诉记者。
2011年,长春“健康城市”模式成为全国体育民生典型,口号变为“全民健身与十二冬会同行”,范围亦扩大为吉林全省,活动和参与人群更趋多样化。随着下半年吉林省速滑馆、北大壶滑雪场等赛会场馆改造完毕并面向公众开放,冬季全民健身的比重也进一步加大。
52岁的吉林市民刘桂香告诉记者:“以往举办大型比赛,我们只是观众身份,现在不止是观众,我们还是参与者、受益者;一方面能跟着迎接十二冬会的活动练练太极拳、腰鼓、扇子舞,一方面也能带着家人在日常参与滑冰,体验滑雪。”
冰雪文化延伸 十二冬会要办成百姓的节日 吉林省体育局局长宋继新介绍说:“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近日在调研赛会筹备情况时强调,要让十二冬会回归体育,办成运动员的盛会、百姓的节日。我们过去办赛事多数人的"普及"为少数人的提高,现在是通过少数人的提高促进多数人的普及,这是冰雪文化的延伸。”
十二冬会将于2012年1月在吉林省举行,届时,第十届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和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也将陆续启幕。冰雪赛会与百余项旅游节庆活动相映成趣,令当地百姓和外埠乃至外国游客都将共享“冰雪盛宴”中的每一道文化大餐。
从“闯关东”时代的沧桑开拓,到“猫冬时代”的全家齐聚热炕头,再到如今的雪域户外活动多元化,中国冬季体育在发展前行的同时也见证着东北百姓冬季生活内容的丰富趋向。35岁的长春单板滑雪发烧友李霆慨叹说:“现在冰雪文化已渗透到越来越多百姓的生活中,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无论是亚冬会还是十二冬会,其实我们都在参与。”
宋继新说:“得益于亚冬会,十二冬会创下一届全国性赛会不建新场馆的历史,本着人本、节俭、和谐、共赢的办赛理念,仅开幕式使用电子点火和精简演出,就令组委会节省了近500万元,这笔钱回头能在全民健身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十二冬会不"烧钱",它更多的意义在于进一步传递吉林的冰雪文化,让百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