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津城,气温已经降到接近零摄氏度,但体育学院里还是一派热闹、活跃的景象。记者见到李文柱副教授是在体院南足球场,他正带着他的学生们进行专业技能考试,我们的采访也就从这次考试开始。
七个标志杆,一个足球,每名学生带球绕杆,然后计算时间,这就是考试的全部。说来简单,但在李教授看来,却很难把握。“我们这个班今年大一,共有21名学生,是体育教育训练二系下属的足球教研室负责的。由于这些学生并非都是专业运动员,而且他们将来的出路大多是教师或者教练,所以对于这样的专业技能考试,我们更看重他们的动作标准和示范程度,至于成绩可能更趋动态一些。”
看着场上的学生,李教授感慨道:“现在生源越来越少,前几年像这样的班能达到两个甚至三个,但是这次招上来的只有这一个,而且水平参差不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李文柱几乎见证了天津足球由盛转衰再到职业化之后艰难爬坡的全过程。1963年出生的李文柱,1985年从天津体院毕业,然后进入当时的天津东亚二队开始职业球员生涯,1988年25岁的李文柱进入东亚一队也就是当时的天津队,与他同队的包括施连志、山春季、王凯、刘洪、段举等名将,当时李文柱司职左后卫。大学的四年学习,对于他日后的球员生涯甚至是现在从事足球项目教学,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今,李文柱已经成为天津市为数不多的“足球教授”,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未来能更多地投身到青少年足球事业当中去。
李文柱告诉记者:“都说现在踢球的人太少,实际上中国足球绝不缺运动员,而是缺优秀的教练员。好的教练,一定能带出好球员;但好的球员,未必能成为好教练。”李文柱将记者引到足球场旁边走廊的办公室,从办公室窗户就能看到球场内的一举一动。“针对现在的招生情况和就业形势,我们从大一的这拨学生开始,引入了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以往都是四年一条线下来,现在我们以两年为界,前两年大家一起学,从大三开始按照教师、教练和科研三种不同的方向分开教学。这样一方面我们教起来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学生们也可以提前着手安排就业,避免了资源浪费。”李文柱说道。
与此同时,在李文柱心中还有一项更“宏伟”的设想。“增加优秀教练员、提升教练员水平,光靠我们体育院校未免势单力薄。由于平时我还是天津市足协的技术调研员,因此我们希望与足协在专业培训、校园足球等方面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合作。当然,希望这种合作未来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形成系统的工程和长远的规划,那样天津足球乃至中国足球将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采访日志
关于足球运动的体教结合,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与李教授的交谈和接触,让记者切身感受到这样一位曾经叱咤绿茵场、如今甘为孺子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足球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想改变中国足球现状,光喊口号没有任何意义,急功近利也只能重蹈覆辙,必须有更多像李文柱这样的人,去塌下心来干实事才行。 杨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