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用特色打动老百姓 全民健身新模式惠及城乡群众

2011年12月20日08:20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作者:胡锐凯

  2011年12月13日,成都市体育局来了一男一女两个陌生人。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他们轮流与体育局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这两人是谁?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他们到成都市体育局的目的就是采访“运动成都”这三年来的成功经验。

  “运动成都”推进三年来,通过“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找准着力点、特色推进”的方式,打造出属于成都人自己的全民健身模式,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认可,“运动成都”也被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给国际组织,列为3C(积极的城市、积极的社区和积极的市民)计划城市,“运动成都”的观念也随之走向国际。这也证明三年来的坚持,“运动成都”走的特色之路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这三年来,“运动成都”举办的各类特色活动超过5000项,吸引了数千万人次市民参加,惠及成都市所属区(市)县的广大群众。

  三年来,成都市的全民健身工作实现了三个从无到有:“运动成都”的从无到有、文体专干的从无到有、特色活动的从无到有。“运动成都”本着用运动“打动老百姓”这一理念做了三件事:一、搭建三级组织架构体系;二、组织大量全民健身活动;三、引导老百姓就近就便进行健身活动。在这三件事里,大量的全民健身特色活动是整个“运动成都”全民健身活动的灵魂。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冯晓钟谈到这里时扳着指头对记者说:“以前成都市的全民健身除了元旦越野跑,还有什么活动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吗?”回想一下,确实不多。这并不是说以前成都市的全民健身活动数量不多、参与人数不多,而是因为老百姓不认同。在经过大量的调研后,成都市在发掘全民健身活动的时候,非常注重活动的新颖性和对市民的吸引力。现在,成都市市民熟悉的全民健身活动有“广场活动月”活动、“天天羽毛球”活动以及各类以“百村”为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广大城市居民参加,也吸引了广大农村健身爱好者参加,迅速扩大了成都市全民健身的队伍。越来越多的成都人因为特色活动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中来,也加速了成都市全民健身的发展。比如,百村乒乓球催生了龙泉驿区三年架设1万张乒乓球台的计划,比如百村篮球赛催生了百村篮球广场的诞生,还有因此而衍生出来的新都区全民健身“十有工程”等。这些计划和工程,为成都市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打下了良好的根基。同时,大量特色活动的开展也带动了成都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 胡锐凯

  前景展望

  2015年 成都市民将更加健康

  据记者了解,包括区(市)县以及社区街道搞的全民健身活动,2011年成都特色健身活动超过了3000次。接下来,“运动成都”的特色活动将走一条质量提升的道路。

  今年出台的《成都市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其目的就是让大家拥有更好的身体。根据计划,到2015年体育健身将成为成都市民基本生活方式,体育人口比例将达到45%以上。到2015年,市民体育健身保障水平在西部城市中将处于前列;到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体育场地将超过5000个,人均体育健身场地面积将超过1.8平方米;此外,全市60%以上的区(市)县建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市健康绿道体系基本建成;全民健身组织服务体系更加健全,85%以上的城市街道、65%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指导组织,各区(市)县街道乡镇文体专干覆盖率达到100%。我市全民健身活动将实现常态化,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布局将更加均衡。届时全市将建成和完善国际标准体育竞赛场地20处,市级中心场馆10处,区(市)县中心体育场馆20处,社会化体育健身场馆、设施800处,健康绿道1200公里,此外还将完善市民参与度较高的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及田径场地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居民15分钟、30分钟和1小时健身圈。

  市体育局局长覃文林承诺,2015年成都市市民健康素质将超过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市民体育健身保障水平、指导服务水平在西部城市将处于前列。

  本报记者 胡锐凯

(责任编辑:王江)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