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平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残疾人,射击帽下她一直保持着甜美的微笑,如和煦的阳光,温暖而平静。她虽然行动不便,但她靠自己的双手走出了一条更长更远的路,她有一个长远的梦想,就是像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那位澳大利亚女选手科斯马拉一样,66岁还要登上射击场……
“走体育这条路就要坚持,如果我能继续,我的家人也支持,我想像那位北京残奥会的澳大利亚老太太一样,66岁还参加射击比赛。”经历了人生的诸多坎坷之后,张翠平希望自己的射击道路能够长远。
■备战残奥不想留憾
2011年,对于河北射击名将张翠平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4月的西班牙阿利坎特残疾人射击世界杯上,张翠平取得3金1银,并打破了女子SH1级50米运动步枪世界纪录。10月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残运会,她参加了4个项目,全部夺得金牌,成为残运会历史上单届夺金最多的射击运动员。
残运会后,张翠平与家人短暂相聚,就马不停蹄赶到北京集训,备战明年的伦敦残奥会。2008年在家门口的残奥会,她两度与金牌擦肩而过,这一次,她不想再留遗憾。
现在正是数九天,寒冷的天气让空气似乎凝固,而在怀柔射击训练基地,张翠平和队友还在寒风中坚持训练。在空旷的射击大厅里,张翠平有条不紊装备着自己,特制的轮椅,一个大大的用品箱,起稳固作用的射击服,装备琳琅满目。
“你看,这是50米的靶纸,10环只有指甲盖那么大,这是10米的靶纸,10环只有黄豆那么大,在射击场上,选手看到的就是一个小黑点。”张翠平的教练王剑作起了讲解,“你可以试试,单手托举6公斤的枪,在没有放大镜的瞄准镜前,何况还有那么多的观众,运动员要次次瞄准10环有多么难,手稍微一哆嗦就不行了。”
随后,教练打开了墙壁上的射击窗,一股冷风呼啸着窜入屋内。张翠平调侃说,训练几个小时后,每个人的脸都会冻得像通红的苹果。
■性别大战力压对手
5月6日,广州亚残运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张翠平被评为先进个人。“好像有这么回事。”张翠平说,她经常大大咧咧过后就忘,哪项赛事得了什么奖牌,只有单位知道,她和教练都记不太清楚。
但广州亚运会上,发生的一段轶事还是让张翠平记忆深刻。在气步枪10米卧射60发混合组决赛场上,和张翠平争夺冠军的是两位韩国男选手,张翠平顶住压力,以 0.1环的微弱优势获得金牌,赢得了这场性别大战。
“赛后,那两名韩国选手带着翻译走到我面前,”张翠平说,当时她很紧张,因为不知道对手要做什么。结果,两名韩国选手说了一句“恭喜”,还说了一句“希望下次比赛还能相遇”。张翠平说,现在她还记得韩国选手有点“仇恨”的眼神。
■和教练是最佳拍档
“从2005年开始练气步枪,现在磨练的不是技术环节,而是心理调适。”张翠平笑着说,“幸亏我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这是我练射击最大的优势。”
虽然张翠平在赛场上有股“稳准狠”的猛劲,但还是离不开教练王剑。“当我感觉技术动作有些失常,或者心态有些不稳定的时候,我就想回头看一眼教练,即使不说话,如果能看到他的眼睛,我就会有信心。”
今年残运会的一次决赛中,发烧的张翠平状态不佳,心理也急躁起来,“那时候我就回头找教练,但扭头没看见他,心里就格外慌”。其实,王剑并没有离开,他只是站在张翠平视线的另一侧,他说不想喊张翠平,是担心张翠平的心态发生改变。虽然张翠平最终不仅拿了金牌,还打破了全国纪录,但王剑的这份镇定却换来张翠平下场后的一通埋怨。
“帮我的人,都是上辈子欠我的。”张翠平经常和她的教练这样开玩笑,但从内心,她是真正感谢自己的“最佳拍档”。
■一次握手改变命运
用张翠平自己的话来讲,她练射击,是从一次握手开始。
2003年底,省残联的工作人员来张翠平的家乡永年县选运动员,当时,张翠平正在一家个体裁缝店学习设计服装。在报名的最后一天,认识县残联工作人员的老板娘知道了招运动员的消息,就让张翠平报了名。
“那时候我很自卑,由于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左腿失去了行动能力,除了家里和裁缝店,我哪都不敢去。”张翠平微笑着回忆,“当时硬着头皮去参加选拔,那个面试官竟让我使劲握他的手,握完后就让我出去了。”
张翠平坦言,她当时心想完了,刚来就被淘汰了,实在太丢人了。“没想到,后来有人告诉我通过测试了,说我的力量还不错。”从此,她的命运开始发生转变。
在带了张翠平6年的教练王剑眼中,张翠平能取得如今的成绩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苦:“开始她是练举重,成绩不行,又改手枪,成绩还是不太理想,当时带她的教练想到了放弃。”
但张翠平憋着一口气要证明自己。她拦住了回家路上的王剑,希望在气步枪项目上给她三个月的时间。“我当时确实给她了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后,我们去参加全国残疾人射击锦标赛,她拿了个倒数第一。”王剑笑着说,“当时我俩都很生气,但我还是给了她更多的训练时间,她的成绩也慢慢提升,在2007年的残运会上,她拿下了女子SH1级气步枪立射40发冠军,自信心提升起来,以后成绩也越来越好。”
经历了人生的诸多坎坷,张翠平希望自己的射击道路能够更加长远。“走体育这条路就要坚持,如果我能继续,我的家人也支持,我想像那位北京残奥会的澳大利亚老太太一样,66岁还参加射击比赛。”
专访
残奥发挥水平就行
记者:取得了那么多荣誉,哪一场比赛让你感到遗憾?
张翠平:北京残奥会吧,第一次参加那么大规模的比赛,而且是在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心理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记者:伦敦残奥会有什么目标?
张翠平: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就行。
记者:那是不是意味着届时会拿到金牌?
张翠平:哈哈,真不是,发挥正常就满足了,别的国家的选手也在训练,也在进步。
记者:能给我们说说赛场外的生活吗?
张翠平:我在2009年结婚,老公是个健全人,在邯郸市的一家公司上班,如果不训练的话,我会在家呆着,或者和家人去逛街。
记者:什么时候要宝宝呢?
张翠平:参加完奥运会吧。
记者:春节回河北过年吗?
张翠平:回不去了,明年的3月15号才结束集训,春晚估计要在北京看了。
记者:今年残运会,听说你第一场比赛就开始发烧了?
张翠平:是啊,每天早晨起来感觉脑袋清爽了一些,但打完比赛又严重了。因为我们不能吃感冒药,怕查出违禁药品,比赛中又得屏气,实在是不好受。
记者:如何克服病情的?
张翠平:主要是意志上克服吧。另外每天吃完晚饭,我就去冲热水澡,以减轻身上的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