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冰雪 > 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吉林冬运会|2012冬运会 > 2012冬运会花絮

冰场姐妹花与两个妈妈的“赌局” 称偶像是王濛

2012年01月07日20:1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1月7日体育专电 题:冰场“姐妹花”与两个妈妈的“赌局”

  新华社记者邹大鹏 宗巍

  很纠结,要不要讲出她们的故事。这是一场有关青春和明天的“赌局”,这是两个热爱滑冰女孩的简单和快乐,这是两位母亲深深的担忧和无奈,这更是我国冰雪人才困局在冬运会冰场外的折射。

  故事,还得从短道速滑看台上两个10多岁的小姑娘说起,留着短发的她们专注地盯着赛道上的选手,眉宇间透出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坐在一旁的两位母亲也静静地注视着场内的比赛。“我俩都不怎么喜欢滑冰,都是陪着孩子来的,她们俩都在练短道速滑,”其中一位母亲侯春明说,为了断掉女儿滑冰的念头,双方曾有过一次正式的谈判,而女儿最终选择了无悔的“赌一把”,她们无奈地选择了支持。

  “训练很苦、学习会被耽误、可能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肌肉太发达体型会变得异于常人……我亮出了所有底牌,让孩子去选择,她只说了一句‘妈妈我就是喜欢’,我的心就化了。”侯春明说,作为一名母亲,她当时的矛盾心情和忐忑的担忧很难表达,这是母女俩用“青春和明天”下的一次赌注。

  比赛间歇,两个女孩恢复了童年的天真和亲昵。“我今年12岁,她11岁,练习滑冰都快两年了,”李滢指着一旁的黄彩缘说,两个人最初都喜欢轮滑,第一次来到长春五环体育馆上冰的感觉记忆犹新,“刚开始踩着冰刀不舒服,后来——过瘾,风驰电掣像飞一样!”小丫头笑着说。

  虽然夏天要在陆地训练单调的礀势,但她俩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每天早晨5点钟就要起床出早操训练,7点钟到学校上课,下午3点多放学后继续训练,她们也不觉得苦累。黄彩缘说:“我俩学习成绩都还行,有时候上课挺困的,但忍忍就过来了,也没啥!吃点苦,能咋地?”

  在她们看来,只要能滑冰,哪怕只有冬训期间晚上一点点的上冰时间,哪怕寒冬腊月站在室外湖面上练站礀,一切都是快乐的。

  “这不仅是练孩子,也是练家长,”侯春明说,与体校选拔不同,她们是找上门去练,除了每天早晚接送,还要请教练、买器材,一套进口的冰刀和冰鞋就要几千块,尤其进入专业队后,学业和训练肯定要舍弃一边,出成绩至少得4、5年,这么大的投入,最担心的就是最后什么成绩也没有,父母和孩子都有挫败感和出路难题。不过,也有收获,就是孩子从来不感冒,也比同龄人更懂事。

  李滢说,自己的偶像是王濛,看着她身披国旗在场上很震撼,但并不是因为她舀了奥运金牌才喜欢,而是自己身上和她一样有一种“永远比别人快”的劲头,不过王濛这次没来很遗憾,希望她能早点改正错误回到冰场上。对于自己的目标,小姑娘很明确,她说:“舀个全国冠军就行了,我练得有点晚了,舀奥运冠军不太靠谱。”

  体育带来的快乐让“姐妹花”如同洁白的冰面一样晶莹美丽,然而她们付出的代价却远不像冰场上摔倒一次那么简单,毕竟她们的青春和未来都要与金牌和成绩对话。“家长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竞技运动就是一个凭成绩说话的金字塔,尤其运动员文化课短腿现象普遍,如果孩子们出不了成绩,路在何方?现在许多运动员退下来也是没有出路,这些培养体制和模式问题都制约着我国冰雪运动的深入发展。”曾担任国家队教练的辛庆山如今执教吉林省队,他说,目前全省后备人才选拔只有几百人的底子,有的地市队已萎缩到没有运动员可选。

  “姐妹花”的坚持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冰雪项目的未来。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是,如果你也是一位母亲,你会支持她们的选择吗?(完)2012/01/07 20:10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绳垚)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