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祝铭利
说到国际象棋,我们自然会想到谢军、侯逸凡。国际象棋运动员的收入虽然不能与三大球及围棋的运动员相比,但在非奥项目上肯定是待遇比较好的,即使很多全运、奥运项目,也有很多运动员的收入不及国际象棋。
与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高度职业化项目不同的是,现在国际象棋的体制在大多省份还是专业体制,拿专业运动员的工资。如果单从工资收入上看,国际象棋和其他项目专业运动员的收入应该是差不多的,比如广东。他们在批了国象编制后给棋手的工资,就是参考其它项目运动员收入来定的,普通队员是两三千元、拥有特级大师称号而且成绩好的是五六千元。由于国际象棋不是奥运、全运会项目,只能计算体育大会、亚运会等其它综合性运动会的成绩予以奖励,广东把智运会也列入到奖励序列,每块金牌也有几万元的奖励。
除了联赛收入,国内外大赛和商业赛也是国象队员的一大块收入,当然这要看棋手的表现。如果是普通棋手,很多比赛就没机会参加,如果拿不到好成绩也没有多少奖金,有些诸如商业赛事,棋手还要自己掏路费。大牌棋手一年的收入加起来,肯定比很多项目的运动员的收入都高,即使像举重、体操、游泳这样的大项,运动员可能除了夺奥运、全运冠军的年度,收入都远远低于这些国象选手。而且国象的寿命比较长,一般运动员从十几岁开始,一直比赛到三十多岁,退下来还可以教棋,这样算起来总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其实,国象棋手的收入还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比如,成名的如果能业余教棋、带孩子的,又会增加一块收入。像谢军、侯逸凡、卜祥志这样的明星选手,参加社会活动和一些表演赛,都能拿到一些出场费。由于现在学棋的孩子多,即使一些普通棋手,业余教棋的收入,也相当可观。就拿深圳来说,一个普通教棋的国象教练,月收入都在七八千元,如果是大师级的教棋,月收入能有几万元,很多项目的教练也都是不敢奢望的。
总之,目前中国国象选手获得收入的渠道是非常广泛的,这远比很多没有群众没有市场的运动项目选手,处境要好得多。而像侯逸凡年仅17岁,年收入就能到百万了,那更是很多项目运动员做梦都不敢想的。即使普遍收入比国象高、在中国市场化程度也比国象高很多的围棋,其顶尖选手年收入能到百万的,也没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