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冬运会1月13日晚在长春闭幕,在赛会期间,以往一直在坊间流传的“黑吉之争”再一次在世人面前“曝光”,从王濛开幕式上被“屏蔽”到黑、吉媒体互揭对方选手的“兴奋剂”和“假怀孕”事件,黑龙江与吉林两省在冬季项目上多年来的恩恩怨怨一时间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实黑吉之间的矛盾,恰恰是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在管理上的不公开透明助长的。
冬运“丑闻” 黑吉互揭
本届冬运会上,黑龙江和吉林这对中国冰雪项目的领头羊之间的明争暗斗几乎无处不在。开幕式上,作为黑龙江七台河市代表团中最有名的明星,王濛的影像居然被“屏蔽”,不仅未被现场广播提到名字,甚至没能在大屏幕上单独出现。事实上这不过是黑、吉两省争斗的表象之一而已。君不见,冬运会上曝出的所谓“兴奋剂”“假怀孕”等诸多丑闻的主角孙龙将和王霏,一个是吉林队队员,另一个是黑龙江队队员,而在这两大事件中率先“爆料”的无一例外都是来自对方省份的媒体。不管事件的真相如何,至少在官方看来,这两个事件本身都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之所以被拿出来曝光于天下,媒体的监督固然是一个方面,而黑、吉之间的“暗战”无疑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同样是在赛会期间,无论是黑龙江媒体质疑吉林在首金项目设定上太“偏心”,还是吉林与解放军选手联手“让金牌”,桩桩件件无不牵扯着黑、吉之间的金牌之争、利益之战。
其实梳理黑、吉在冬运会上的明争暗斗,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其实正在冬管中心。首先是处理不公正,事实上对于涉及兴奋剂的运动员来说,根本没有“误服”这一借口,如果这样的理由成立,相信世界上不会再有因服用兴奋剂禁赛的运动员了,因为不管怎样都可以说自己是“误服”。只要检测程序没有错误,“零容忍”在兴奋剂检测制度中是铁的纪律。冬管中心自己其实应该最清楚其中的道理,于是在以“和事佬”的姿态做出“误服”认定后,如今再站出来做解释显然也就缺乏说服力了。而对于王霏“假怀孕”的事件,冬管中心同样缺乏站出来说话的勇气,对于到底之前有没有对王霏进行检测不予表态,检测的结果怎样也不表态,这无疑是“逼着”人们浮想联翩,而如果冬管中心当初在这些环节上真的都能做到公开、公正、透明,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像现在这样三缄其口呢?
短道队“内讧”的罪魁祸首
去年,中国短道队黑龙江籍运动员王濛与吉林籍领队王春露拳脚相向,曝出中国体育界从未有过的丑闻,被认为是黑、吉两省长年积怨的大爆发。事实上事件本身并未牵涉黑吉之争,毕竟在短道国家队中大家的关系还算融洽,以至于地域的差别在这里并不明显。在很长时间里,王濛对王春露也是非常敬重和支持的。但随着丽江事件的进一步发酵以及王濛本人对王春露在队中的一些做法的不满,才造成了后来令人震惊的青岛“内讧”事件。
事实上直到事件发生后的处理过程,黑吉之争才真正开始。为了保住王濛的冬运会资格,黑龙江方面甚至动用了官员亲赴北京说情,然而在吉林方面的强烈反对下,最终王濛成了牺牲品,黑龙江痛失了“金牌王”。然而周洋倒戈力挺王濛也激怒了吉林,于是“处在2011赛季以来个人最佳状态”的周洋因为“个人状态原因”在本届冬运会上被束之高阁。因此在黑吉的这次争斗中,吉林是在表面上获得了胜利,至少在冬管中心高层内部的博弈中,吉林是胜利者。但周洋的无缘冬运会,对于吉林也是无奈的结局,再加上王春露无缘冬运会火炬手的“平衡交换”,实际上吉林也没能赢多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由于地缘关系,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在开展冬季项目运动上拥有难以比拟的自然条件优势。目前全国真正开展冬季项目的只有三个单位,除了黑龙江、吉林外,还有解放军,而解放军运动员采用双积分的政策,黑、吉两省也都乐于接受,如此一来我国的冬季项目基本就成了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舞台。中国雪上项目基础差、水平低,雪上项目在全运会中所占的金牌比例也相对较少,加之各支队伍水平都比较接近,黑吉两省的争夺重点就集中在了冰上项目。每次全运会冰上项目的金牌基本上都是被两省包揽,而因全运会金牌涉及省级体育局的巨大利益,黑吉两省的明争暗斗也就不可避免了。
上世纪80年代,黑吉两省在冰球项目上的争夺激烈,也在客观上成就了中国女冰成绩最好的一段时期。但迫于投入大、成绩滑落等原因,吉林最终放弃了冰球项目。自此之后,没有了对手的黑龙江对于冰球的投入也迅速萎缩。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黑龙江又在花样滑冰项目开始崛起,随着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和张丹、张昊不断在世界大赛中取得名次,吉林再次在这一项目上选择了放弃。至此,黑吉两省对冬季项目的争夺完全转移到了滑冰赛场,而短道速滑也成了重中之重。上世纪80年代,吉林省速滑项目处于领先。而到后来,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不断涌现出优秀运动员,其间也出现过很多争议性事件。
一个被吉林媒体经常提起的重要事件就是大杨扬在盐湖城冬奥会女子500米决赛中夺金,中国正式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当时,尽管选择性地放弃了一些项目,但吉林依旧在全运会冬季项目金牌数量上保持着对黑龙江的压制。在当时的国家短道速滑队中,大杨扬是唯一的黑龙江籍运动员,而她的突破恰恰是基于吉林运动员王春露、小杨阳和孙丹丹为其做出战术“牺牲”得来的。按规定,大杨扬的冬奥会金牌是要给地方体育局回记的,当时吉林方面曾经向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申请,要求与大杨扬所获得的同等数量奥运金牌计入吉林的全运会统计,但这一请求却并未被批准。2005年南京十运会,黑龙江凭借大杨扬的一骑绝尘和隋宝库在男子短道速滑上战胜李佳军,再加上大杨扬的奥运金牌计入,一举在冬季项目奖牌榜和总奖牌榜上超越吉林。继十运会后,2009年的十一运会黑、吉两省的矛盾再次升级。短道比赛的场地设在沈阳,但浇冰的团队却来自黑龙江,吉林聘请了专业拉拉队,以比赛设置不公为由对黑龙江籍选手进行侮辱,而不堪侮辱的黑龙江选手宋兴宇对吉林的拉拉队竖起了中指。
赛场上演无间道
同样是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多年来,选手在行进间的手部推搡、突然横切抢位等动作虽然不被规则所允许,但只要不属于违反体育道德的恶性犯规,运动员并不会受到追加处罚,仅仅是被取消当场比赛的成绩。而这个规则,正好被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在金牌争夺中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起来。
大赛前,省队会将本省夺金希望不大的运动员交流到外省,以便在比赛中充当“卧底”,采用不被算作恶意犯规的违规动作,将其他省的运动员挤出赛道。实在到了关键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假摔来挡住对手,或将其一同“带”出赛道。“每届全运会和冬运会上几乎都能看到,把运动员交流出去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的省份吗!”一位内部人士说道。2009年山东全运会上,王濛在男队比赛后对着某省队的男队员破口大骂,原因就是他在场上对自己所属的黑龙江队选手犯规。当然,“卧底”运动员也不会白白“牺牲”。一旦在教练的授意下,该运动员帮助本省运动员夺冠,那么这名“卧底”也能得到与冠军同等的奖金奖励。
黑、吉的内斗有百害而无一利,出现这样的局面既与畸形的“金牌至上主义”有关,更在于管理部门的失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了幕后利益的寻求者和渠道,对于那些手握着决策权的人们来说,是不是反倒平添了攫取更多黑色利益的砝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