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当今世界唯一一项全球性的体坛颁奖盛典,被称为“体坛奥斯卡”的劳伦斯奖颁奖典礼在伦敦落幕。中国网球运动员李娜入围“年度最佳突破奖”,但她未能获奖。颁奖仪式结束后,国外媒体迅速就奖项归属发表评论,普遍认为,缺少统治力是李娜的“致命伤”。另外,李娜的2011赛季有些“虎头蛇尾”,她后半个赛季的成绩单有些“可怜”。
劣势·成绩 李娜2011赛季如坐过山车外国媒体认为,仔细盘点过本次所有获得劳伦斯奖年度最佳奖项的运动员(团队)后就会发现,全年佳绩不断是他们能够得奖的一条“底线”,相比之下,李娜还未迈过这条底线。
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说,相比获奖选手们的稳定表现,李娜还是没有足够稳定的成绩作为支撑。“2011年是李娜最好的一年,也是坐过山车般的一年”。
《每日电讯报》专门针对“最佳突破奖”进行了评点。麦克罗伊本来被称为“崩盘王子”,但在2011年,这位22岁的小伙子彻底走出了崩盘的阴影,他不但夺得美国公开赛冠军,还创造了该赛事的历史最佳成绩。
美国公开赛后,麦克罗伊仍然保持着相当好的竞技状态,他夺得了美兰湖上海高尔夫名人赛冠军、欧米茄欧洲大师赛和荷兰公开赛的第3名、登喜路林克斯锦标赛亚军等佳绩。“崩盘王子”不崩盘了,这让喜欢他的球迷放心了不少。
相比之下,李娜在2011年法网登上运动生涯的顶峰,但随后她在温网、美网和中网上的表现则着实让球迷伤心。她虽然在赛季中段取得了突破,但随后又重重地跌至谷底,如此看来,她与最佳突破奖还有差距。
劣势·气质 统治力不足娜姐缺霸气路透社认为,同样作为网球选手、大满贯单打冠军,与捧得最佳男运动员奖的德约科维奇相比,李娜缺少的是对项目的统治力。
去年7月,德约科维奇首次登顶世界第一,随后他就成了不可撼动的网坛一哥,并彻底改变了昔日男子网坛费德勒与纳豆“二虎相争”的局面。
在整个2011年,德约科维奇的战绩为64胜3负,而这3场失利的比赛中,有2场都是他因伤退赛,也就是说,他实质上只输了一场。他取得了包括三座大满贯单打金杯在内的10个ATP单打冠军,并创造了对纳达尔的一波六连胜的佳绩。
面对这样的德约科维奇,劳伦斯官网也不得不如此称赞他:“在整个2011赛季中,德约科维奇在男子网坛占据了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
相比之下,女子网球如今正值“战国时代”,群雄四起,没有绝对的霸主。应该说,世界排名前10的女选手都有机会一统网坛,而2011年澳网亚军、法网冠军李娜无疑也是“候选人”之一。遗憾的是,李娜没有抓住2011赛季的好机会。
“谁能在比赛期间将状态调整得更好,谁把握关键战机的能力更强,谁就是最后的胜者。”路透社称,从技术能力上来看,李娜并不落下风,她欠缺的或许只是一点“我要当霸主”的自信。
媒体打气 凭一己之力改写网坛版图虽然暂时未能得到劳伦斯奖评委会的青睐,但李娜在2011年里的影响力不容置疑。
外国媒体普遍认为,李娜改变了中国人对于网球的态度、改变了网球赛事的盈利模式,甚至可能改变网球世界的版图。从这一点来讲,李娜超越了她的所有对手。所以,李娜完全不必因本次劳伦斯奖失利而丧失信心。
著名网站Wiplist根据国际互联网搜索率评选出了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华人,体育圈共有7人上榜,李娜更是高居榜单第6,体育圈第1。
WTA首席执行官斯黛西·阿拉斯特则多次公开表示:“在赢得2011年法网冠军后,李娜的明星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姚明,这意味着什么?网球比赛在中国的电视收视率提高了10倍,我们看到有更多人开始关注女子网球。”
李娜法网夺冠的轰动效应至今尚未消退。《体育画报》认为,至少李娜激起了中国乃至亚洲对待网球的热情,这对网球运动来说真的是一个重要时刻。
2011年,李娜的世界排名曾提升至第4位。此前,只有日本的伊达公子曾达到这一高度。如今,虽然伊达公子仍然会参加部分国际比赛,但她在亚洲范围内的影响力早已消退。
李娜的崛起让网球运动在亚洲再度火爆起来,连日本媒体也惊叹:中国网球成了世界网坛的新标签。
更重要的是,李娜在2011赛季后半段的低迷并未令她的影响力降低。在今年1月的澳网期间,她甚至在墨尔本享受到主场的感觉,组委会希望李娜在比赛中走得越远越好,因为冲着娜姐来看澳网的中国观众、亚洲观众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本届澳网中国约有2亿观众收看了电视直播,澳网组委会还和众多中国企业签订了赞助协议。李娜成了澳网的摇钱树。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