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张伟,是一对孪生双胞胎姊妹,关于她们在球上的事情,本报已有过多次的报道,这次就给您讲讲她们在场外的故事。
这是一对很有篮球天赋的小姐妹,从小就比别的孩子高一大截,这要感谢她们那曾是辽宁省跳高运动员的母亲,和热爱篮球运动的父亲。“我们从小就经常跟着爸爸去篮球场打球,他也是打前锋位置的。8岁的时候,我爸爸把我们俩送到了市体校打球,教我们的教练,也是当年我爸的教练。”张瑜娓娓道来儿时的篮球记忆。很快她们的运动天赋就在体校中显现出来,12岁便进入了省体校。
然而命运也有些捉弄人,就在姐俩在运动生涯上开始大踏步前进的时候,她们的家庭却遭受到重创,父亲意外地离开了她们。“好像从那时起,我们俩一下长大了许多,并且发誓要好好练球,告慰在天堂的父亲,同时也想让我妈妈过上好日子,别那么苦。”
张瑜张伟的母亲,与天下所有把全部爱心都掏出来奉献给孩子的母亲一样。“我们那时很小,她不放心,就辞了工作,到省里租个小房子陪我们,吃了很多苦,什么工作都干过。”那段日子里,她们的妈妈在饱受着心爱丈夫突然离去的悲痛时,却还要坚强地去想办法挣钱养活这个家。看车棚作中介等等,一切可以让她买更多营养品,让小姐俩多吃了可长胖长壮的艰苦工作,她都不会拒绝。无论热汤,还是鸡蛋,妈妈每天晚上都会送到训练场上。“东北的天可黑了,可我妈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都会骑车过来。我和妹妹在那里练投球,她就帮我俩捡球,练完后把她做的好吃的打开,看着我俩吃。每次看到天那么黑,我们都会跟她说,"妈,别来了天那么黑",但我妈总是说不怕不怕。其实那时候,天那么冷又那么黑,她怎么能不怕,但我妈为了我俩一直坚持着。因为我俩那时的身子骨特别单薄,让我妈特担心。”这种辛苦和母爱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了张瑜和张伟的记忆中。
“我们俩也特懂事,那时就想着好好打球,将来一定好好地报答我妈。”事实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打小姐俩进队后,无论队里发什么东西,或者在外地看到什么好玩意,她们都一定会带给亲爱的妈妈。妹妹张伟回忆道,“第一次我俩有了收入的时候,合起来有1000多元,本来想给我妈买个项链,让她和其他妈妈一样漂亮,但想来想去这么点钱也买不来什么好的,我们就把些钱全都交给我妈,告诉她等我们攒出更多的钱,一定给她买一个好的。”从那时起,她俩就把每月不高的收入几乎全部交给妈妈,把“最好的带给我妈妈”是姐俩的共同心愿。“凡是我们在国内外看到的好东西,就一定会给我妈买回来。因为我们很想带她去旅游,但又没时间,所以我们想让我们在国外或外地看到的好东西,也让我妈看到。”
采访姐俩的时候,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辽宁,但她们都告诉记者,无论工作多忙打球多累,她们每天都会和母亲通电话。张瑜张伟不但孝顺做的一样,因为是双胞胎,生活习惯打球的技术特点和动作的幅度都几乎一致。“有时我们不在一起,她在北京我在辽宁,但只要张瑜感冒,过两天我也不行了。”张伟说。在相互评点技术特点时,张瑜说,“她打球技术全面,3分准确,急停跳投很有把握,快速灵活准确是她的打法,作风很顽强。”而同样的问题提给张伟时,答案几乎是拷贝出来的一样。颇具“同步”神奇。
本报记者 孙秋峰
作者:孙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