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伦敦奥运展望:志愿者奥运情结平淡 吉祥物难买

2012年03月10日15:09
来源:重庆晨报

  同样是举办奥运会,英国人的态度或许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对四年前刚刚轰轰烈烈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奥运会的中国人看来,眼下的伦敦绝对是一座与奥运关系不大的城市,至少在重庆晨报记者几天来走访伦敦的耳闻目睹,英国人,以及伦敦这座城市,面对奥运的态度完全“不及格”,甚至缺乏起码的热情。透过最近距离的审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奥运情结特殊而浓烈,但在英国人看来,奥运不过是生活的一味调剂品,并不需要完全改变生活的味道。

  伦敦奥运在哪里

  3月的伦敦,与重庆的天气像极。料峭的春寒,难得一见的阳光,以及不期而至的小雨。相隔万里之外的两座城市,也都有着“雾都”的别称,唯一不同的是,伦敦没有重庆的地势起伏,爬坡上坎,而且温婉的泰晤士河,相比重庆两条宽阔的大江交汇,多了一丝风情,少了些许阳刚。

  当然,伦敦毕竟是伦敦,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大英帝国的心脏,其“古典范儿”所沉淀出的底蕴,以及“国际范儿”所衬托出的从容,远非现在的重庆所能比拟。尤其是对第一次造访伦敦的记者来说,光是那一长串振聋发聩的地标性建筑与古迹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心悦诚服,并心向往之。当然,记者并没有忘记此行的真正目的,并非徜徉泰晤士河,也不是游历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教堂或者大英博物馆去感受大英帝国的显赫,而是,在这座即将第三次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也是夏季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座三次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在距离2012年伦敦奥运会还有不到五个月的时候,找寻伦敦奥运的元素。

  志愿者:奥运情结平淡

  因为之前先到曼彻斯特观看英超联赛的缘故,记者抵达伦敦的第一站并非是希思罗国际机场,而是位于伦敦市区北部的尤斯顿火车站。在伦敦市内的多家火车站中,尤斯顿不算是最重要的口岸,但却是伦敦市内最早运营的火车站,迄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让记者意外的是,古朴的火车站大厅内人流如织,却看不到任何与奥运有关的元素,没有诸如“伦敦奥运欢迎您”之内的宣传标语,更见不到记者想象中交通口岸理所当然应该设置的“奥运纪念品”专卖店之类的店铺。

  接下来记者进入了伦敦繁华的地铁,在整个伦敦市区,有多达11条地铁线路,近300个地铁站,堪称伦敦人生活最重要的大动脉以及外来人士对伦敦的重要窗口。但同样让记者意外的是,尽管在地铁站内各种商品海报和宣传橱窗应有尽有,但偏偏找不到任何与奥运相关的痕迹,甚至连奥运会的赞助商们,似乎也还没来得及推出自己的奥运宣传广告。而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地铁站是奥运宣传最重要的窗口,早在奥运会开始前两三年的时间里,各种奥运宣传就层出不穷,甚至还有专门的“奥运专线”和“奥运主题地铁站”。

  在最繁华的牛津街和摄政王街两条商业街上,各种国际大牌的专卖店倒是随处可见,但它们仿佛和这座城市一样,忽略了四个多月后即将在这里举行的奥运会。倒是在一些体育用品商店里,即将出征欧洲杯的英格兰国家队大卖特卖自己的新款队服,奥运元素却始终欠奉。这座城市似乎还完全没有进入自己的奥运时间。

  总印象:伦敦奥运在哪里?

  3月6日晚,记者意外邂逅了一位伦敦奥运会的女志愿者,在一家环保公司上班的克里斯蒂娜,这大概是记者在伦敦期间与“奥运”最直接的接触。

  克里斯蒂娜参加了一个月前的伦敦奥运会志愿者培训,并且成功得到了为伦敦奥运会服务的机会。克里斯蒂娜告诉记者,她之所以参加奥运会志愿者计划,是因为她的祖父曾经代表英国参加过奥运会的自行车比赛,她和她的家人都有浓重的奥运情结。“对大多数伦敦人或者英国人来说,其实奥运会并不是太重要。现在的伦敦人更关心实实在在的生活和工作,尤其伴随着尚未回暖的经济危机,年轻一代的工作压力很大。”克里斯蒂娜告诉记者。

  或许是接受了奥运志愿者计划培训的关系,克里斯蒂娜对伦敦奥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英国现在不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伦敦奥运也许是摆脱经济疲软的一次机会。不过对大多数伦敦人来说,他们对奥运会的举办感觉比较平淡,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

  吉祥物:专卖店很难找

  在本次探访伦敦的过程中,记者特意回避了与伦敦奥运官方人士的接触(本报接下来将会有专门的特派记者从官方角度采访伦敦奥运会筹备),而是希望从民间的角度去了解伦敦人对奥运的态度。但从得到的答案看,奥运会还远远谈不上深度介入伦敦人的生活。

  记者在伦敦入住的酒店,是位于圣潘克勒斯国际火车站附近的“Comfort Inn”,是一家地理位置极佳的经济型酒店。前台的接待人员杰里米,有印度血统,但他和他的父亲都是在伦敦出生,已经算得上是土生土长的“伦敦人”。在知道记者来伦敦的目的后,杰里米对伦敦奥运的话题似乎并不太感冒:“奥运会当然是一件大事,但和我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我没打算去观看奥运会的比赛,也许唯一的意义就是,我的老板在奥运会期间会比较开心,因为到时候这里的房价不会是80镑或者100镑,而是至少200镑以上。”

  托德是一位老资格的伦敦出租车司机,之所以吸引记者,是因为他驾驶的出租车上,竟然印有“中国杭州”的旅游节推广元素。不过托德对自己车上的宣传标语多少了解一些,“公司的同事告诉我,这是一座中国的城市,希望借奥运会的机会,向全世界宣传自己。”至于自己对伦敦奥运的态度,托德也显得并不热心,他甚至不知道伦敦是第三次举办奥运会,直到记者提醒上一次伦敦举办奥运会是1948年时,托德的回答竟然是“那时候我还没出生”。这让记者不由自主地想起,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时,几乎每一位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能拉着记者扯上半天关于奥运会的话题,甚至还煞有其事的“显摆”为了奥运会而专门学习的几段英语服务的内容。不过在托德看来,大部分伦敦人对奥运会并不排斥,只是不足以太影响伦敦人的正常生活,“如果到时候公司安排我为奥运会做点什么,我会努力去做好,但这只和我的工作有关,与生活无关。”

  普通人:奥运不会影响生活

  本报记者在特拉法尔加广场倒计时牌前留影。

  圣潘克勒斯火车站内的奥运五环标志。

  距离伦敦奥运会还有不到5个月时间,对比四年前北京的状况,奥运会的各种纪念品已经铺天盖地掀起了销售热潮。但在伦敦,记者却很难找到奥运会特许商品的专卖店,甚至这也让部分对奥运纪念品感兴趣的外国游客产生了困扰。

  在所住的酒店,记者试图向前台工作人员了解“伦敦奥运纪念品专卖店”的所在,但在几乎问遍了酒店所有工作人员后,才有一位年轻的女收银员告诉记者,在离酒店不远的圣潘克勒斯国际火车站有一家,当然这也是她唯一知道的一家。“我没有买过任何东西,太贵了,一顶普通的帽子,带有奥运会的标志,就比同样的普通帽子要贵上三倍……”

  记者随后去到圣潘克勒斯国际火车站,在一个不算太起眼的地方,找到了这家规模不大的纪念品专卖店。虽然也有一些顾客光顾,但生意显然不算火爆。而且大多在店内选购的,都不是英国人,更少有伦敦本地人。在整个伦敦市内,类似的奥运纪念品专卖店只有10家,且半数都集中在机场和火车站。虽然在著名的商业区牛津街也有一家店,但是淹没在一家不太起眼的儿童用品商场里,难怪记者在牛津街匆匆的浏览,也见不到其踪影。联想到北京奥运会前后,在中国各地有超过2000家奥运特许纪念品专卖店(还不包括那些多如牛毛的没有授权的“山寨店”),记者不禁又是一阵唏嘘。

  在圣潘克勒斯火车站的专卖店徘徊一阵后,记者也终于发现了自抵达伦敦后的第一个奥运标志———在火车站站台上,有一个巨大的奥运五环标志,高高注视着火车站内匆忙来往的人们。

(责任编辑:田尧)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