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本报推出《辽小虎落叶归根系列》策划以来,在读者群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再现“辽小虎”当年叱咤风云的同时,也让读者了解了曾经的小虎今日的生存状态,引起了诸多读者的共鸣。今天,本报将推出此系列策划的完结篇,既然是收尾,那么必定要有一位重量级人物,他就是当年“辽小虎”的“老爸”张引。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张引回忆了当年培养小虎们的种种艰辛,同时也对今日的中国足球人才培养提出了宝贵意见。
1985年骑遍沈阳招兵买马
事情还得从1983年说起。1983年,我当时所在的辽宁二队请来了一名叫拉斯洛的匈牙利籍主教练,那一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当时球队有了不少的改观,队员也在他的训练带动下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拉斯洛离开了辽宁,队伍似乎又回到了以前懒散的状态。
1984年冬天,我离开了辽宁二队,当时的想法就是如果我自己带一批孩子,从小就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这些孩子是可以把球踢好的。后来我把我的想法和当时大院的主任丛凯滋讲了,没想到他特别的支持我,我当时和他说的是想带1973年和1974年出生的孩子,但是他不同意,他和我说要带就带更小的,就是1977和1978年龄段的,为以后的2000年奥运会和2002年世界杯做准备。现在看,如果没有他当时的这句话,现在很多人的命运都不一样了。
思路是定下了,接下来就开始选材,当时丛主任通过朋友的关系在报纸上登了一条小消息,我就在那年冬天每天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沈阳的学校。1985年1月23日我给这些孩子上了第一堂课,这一天应该算是辽小虎历史的正式开始。肖战波是第一个学生,后来肇俊哲、李铁、李金羽、张玉宁他们陆陆续续的来了。
被诚意打动破格收小肇
刚开始的时候,外人都不看好我们,有人说“张引一天整一群小孩子叽叽喳喳的,看着就闹心。”可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曾经的10个国脚和3个中超足球先生,不都是那批孩子里出来的吗?现在也就只剩下肇俊哲还在踢球了,他在这批人里算是小的,但他的资历可不小。
当初我刚开班一周的时候,他和他爸就拿着报纸来报名了。那天下大雪,我正带着先来的孩子在篮球馆里训练,快要结束的时候,肇俊哲跑进来了,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虎头虎脑的,但我一看还是吓了一跳,这孩子太小了,身高也就一米不到。我问“是谁带你来的?”他伸手往窗外一指,有点内向的老肇这才磨磨叽叽的走进来,到我面前就鞠了个大躬,这爷俩又把我吓一跳。但当时他不在年龄段之内,老肇就说这孩子多爱踢球多灵活,我当时让肇俊哲颠几个球试试,他爸还在旁边许愿说颠够8个就给他买个望远镜。没想到这小家伙倒不打怵,加上给买望远镜也来劲儿,一口气还真颠了8个,后来又踢了两脚球,我看还真像那么回事儿,再看老肇忠厚朴实,我就破格收下了肇俊哲。
朱锴最快大羽柔韧性好
3月份的时候,张玉宁、李铁和朱锴来到了培训班。现在我还持一个观点,足球的技术可以后天培养,但是速度这东西就是爹妈天生给的,改不了。张玉宁他们来的时候都不会踢球,他就让他们跑个30米看看速度,结果朱锴最快,张玉宁和李铁排在他后面,很多年过去了,还是朱锴最快。
大羽(李金羽)来的时候是4月份了,我当初去他们学校挑人的时候没看上他,跑得慢身体素质也看不出什么特长,后来他爸硬是把他塞给我,而且我看这胖乎乎的小家伙场上还有股子韧劲儿,就把他留下了。后来在一次对抗中,我发现了大羽的过人之处,也就是他在后来的比赛中能完成别人不能完成的射门动作的原因。那次打对抗,大羽带球与对方两个后卫撞在了一起,摔的整条腿都窝到身前了,我当时一边往他那跑一边想,这下完了,这孩子估计是废了。但是没等我过去,这孩子站起来拧巴拧巴就像没事儿一样跑开了,我当时就发现这孩子的柔韧性太好了。
调皮捣蛋都没少挨揍
当年的那批辽小虎中,很多人都挨过打,肇俊哲、李金羽、李铁等等,小孩子淘气,不打不老实。
我记得当初有些队员偷偷跑出去玩儿,都从大羽的房间里跳出去,大羽不跟他们出去,但也不检举,最后被我发现了还找十几个队友开个小会,告诉大家不能泄密。那天我把他爸也找来了,当着他爸的面我就问李金羽:“我对你好不?”大羽说“好”,我当时气得一巴掌扇过去,“对你好你还开小会帮队友逃跑?这样对不对?”大羽吓得说“不对”,但是我一生气又给了他一下,我问他还敢不敢了,他说“不敢了”。打他们是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对别人好,什么是帮助别人犯错误。
还有曲圣卿,小时候都能淘出花来,把被单结成绳子,从五楼拴着往下爬。肇俊哲也是,偷着抽烟被我发现了还不承认,最后我说要是再抽就别来训练了,这孩子倒是长记性,之后再也没抽过烟。
中国足球应体教结合
现在中国足球的成绩不好,主要还是因为后备力量跟不上。而且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当年辽小虎的模式已经无法复制了,肯吃苦的不多,足球很难和教育结合起来,足球虽然在回暖,但是家长都不忍心送孩子来踢球。
再一个现在什么都要钱,踢球,对家庭的负担也比较重。当年我带那批辽小虎也是走日本这个模式,先让他们在学校上学,然后放学回来学足球。所以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里有亲情、友情、师徒情谊,从小就要摒弃从前的那些陋习。我们都羡慕日本和韩国足球,说他们进步快,打技术流足球。为什么?因为人家的路子走对了,在培养小孩子足球兴趣的同时,还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就是足球和教育相结合起来,中国足球的未来应该是体教结合的路子。
张引口述 本报记者 周舟采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