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哲
中国乒乓球选手“长江后浪拍前浪,坚决把前辈拍在沙滩上”,从来不见常青树级的选手,而目前瑞典46岁的乒乓球手佩尔森、日本45岁的球星三浦知良仍在继续着自己的职业生涯,令人感慨。要知道,和三浦知良同期的中国球员,超过35岁还在继续坚持的,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其中的大多数人更已如同罗纳尔多般大腹便便了。
为何中国运动员缺少运动常青树?想来想去,众多因素中咱们的饮食习惯也许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就是围绕着吃得饱、吃得精、吃得细、吃得怪来进行的,但欠缺的偏偏是“吃得好”。其实,几千年的农业社会让国人饿怕了、穷惯了,饮食习惯皆以粮食+青菜为主,解馋的话就暴撮一顿红烧肘子,更高级一些的便是来顿浑身浸油的烤鸭。饮食习惯在“缺油”和“冒油”的两个极端中游走,显然,这些不是运动员该吃的东西。为什么姚明在NBA时而勇冠三军,时而因“背靠背”密集比赛而萎靡不振甚至受伤,是不是身体储备出了问题?面对守在电视前的亿万中国球迷,姚明真的想在场上拼上老命,但他庞大的身躯拼下来只能拼折了骨头,早早结束了运动生涯。
早餐吃了20年稀粥的中国选手如何和吃了20年牛奶早餐的外国选手比拼内力?
二战结束后,日本为了提高国民身高,实施了“一杯奶振兴一个民族”的计划,随着日本人身高不再那么矬了,身体素质也上来了,这也为三浦知良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客观上的保证。
还有一个例子,身为黄种人的刘翔是个运动天才无可厚非,但他的成绩也得益于科学的训练和健康的饮食。这里透露个公开的“小秘密”,刘翔在110米栏赛场“不做大哥好多年”,其实他也是“不吃猪肉好多年”了。这其间有害怕瘦肉精带来的禁药麻烦,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吃猪肉是不出成绩的”。齐达内、贝克汉姆时期的皇马访华时,队内有两点明确的硬性要求让一干中国记者记忆犹新,一是不允许吃中国的食用油,只能吃色拉油;二是在皇马的正餐中,没有猪肉这道菜,只可吃几片切得像纸一样薄的火腿作为开胃小菜。皇马的球员食品排在第一位的是面食,比如面条、面包,其次是牛肉和鸡肉,然后是少量的蔬菜。同时,绝对禁止饮用可乐或者咖啡一类的饮料。
猪肉对于一名从事职业足球的人来说,几乎等于禁品,它的脂肪含量太高,而且人体吸收较慢,营养价值不高。当年,中国国家队主教练阿里·汉来华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许队员吃猪肉,“为了营养的考虑”。
从三浦知良的马拉松式的运动生涯谈开来,扯了这么多有关饮食的闲话,有点“戏说”的意味。其实,三浦“常青”背后还有很多深层面的因素,比如得益于他职业运动员的自律、科学的训练医疗系统,以及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如果大家没有忘记带领国足冲进世界杯的教练米卢的话,他的那句话也应该清晰可闻——“态度决定一切”,今天来看这句话,虽是风靡一时的“流行语”,却带有辩证的哲学意味。不是吗?态度的确决定着一切,无论是还在踢职业足球的三浦知良,或是正品茗看报的读者,从对待“吃”放大到对待我们的生活、工作,态度决定一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