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10年难题:射手难觅 “寻枪”亟需进行
2012年04月27日09:28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sportspress.cn
本报记者 李 刚
2012赛季的中超格局远没有以往清晰,江苏舜天暗中蓄力、广州富力异军突起,加之广州恒大、北京国安、天津泰达双线作战,中超诸强目前仍陷胶着,彼此间的积分差距较为有限,一旦某支球队出现闪失,成绩上出现落差并不让人意外。
同“混乱”的中超格局相比,射手榜上却呈现出一边倒现在占据榜单前6位的均为外援,在总共80个上榜射手中,本土球员不足半数。
“击无力”这是中国足球面临的一个严峻且历经10年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10年前,中国足球队首次踏入世界杯决赛阶段,但3场比赛一无所获,即便进一球的最低诉求也未实现。从那时起,中国足球需要“寻枪”的现实已然凸显。然而,10年过去了,标注“中国制造”的“枪”依然没能在生产线上投产。不仅如此,而今在中超赛场纳入我们视线的多是进口“产品”外援包打天下的事实在各球队中渐渐习惯成自然,对本土射手的培养被进一步忽视。
回看十几年前的中国足球,郝海东、高峰、胡志军、彭伟国、黎兵、范志毅等人虽然在场上位置未必是前锋,但他们大多可以在比赛中攻城拔寨。将这些具有攻击性的球员聚集到国家队,球队的进球以及进球方式一般不用指挥者操太多的心。
如果再向前追溯,中国足球的许多亮色在进攻中多有展现从年维泗、张宏根,到胡登辉、李宙哲,到沈祥福、古广明,再到马林、高洪波……中国制造的射手不胜枚举。他们不仅肩负着进球任务,而且由于各有技术特点,因此在比赛中时常打入令人难忘的进球。
几十年后,为什么善于生产射手的中国足球却陷入需要“寻枪”的境地?这大概源于各俱乐部追逐成绩的急功近利。培养一名前锋(也包括其他位置上的球员)并非三年五载就能收获成果,而且其成本投入也不在少数。相比之下,购买外援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应,其能力甚至强于本土球员,如此尝到甜头后,各俱乐部在套用商业“头脑”进行比较后,自然而然地对外援青睐有加。不过,这一看似简单实用的操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本土射手的培养受到限制,进而导致中国足球10年来射手稀缺。
当前,中国足球有许多宏观问题需要面对,与那些大事相比,培养射手显然属于“缓办”的事情。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反思一下国字号球队近10年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以及中超赛场外援大面积占据射手榜前列的现实,这件小事已经变得很大了。
憧憬一下未来吧虽然国家队近期没有重大比赛参加,但世界杯预选赛的周期摆在那里,两三年后,中国队又要重踏征程,届时谁为中国足球破门?
“寻枪”对于整个中国足球而言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这件事必须得办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