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王大千
5月,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夕阳西下的傍晚时分,高原深山里空气充满寒意,炊烟袅袅,许多人已结束一天的劳作回家休息。
身着蓝色运动服的阿怀民坐在轮椅上,手举哑铃开始了一天中第二轮练习。每天早晚两次,每次训练不少于3个小时,坚持训练已20年的阿怀民心中有一个梦想:代表中国参加残奥会。
今年44岁的阿怀民是蒙古族,自从6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他的生活就再也没离开过双拐和轮椅。由于家庭贫困,行动不便,阿怀民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越长大,越自卑。我学过医,学过无线电修理,都因为缺乏兴趣半途而废,眼看这辈子成了家人的拖累,我就想放弃生命。”
阿怀民说,“是大通武警中队的兄弟们帮我走上了运动员之路,让我对生活有了希望。”
1993年,青海省武警总队西宁支队与阿怀民结成了帮扶对子。“捐款、送粮、干农活……最基本的生活困难解决了,可最重要的是帮他树立生活信心。”西宁支队大通县中队指导员王晓辉说,时任大通中队的领导与大通县体校取得联系,为阿怀民找到教练,引导他走上了运动的道路。
去一次体校路远耗时,家里又缺乏训练工具,爱动脑筋的阿怀民让父亲找来两根钢筋,两头接上木筐,再往筐里装几块砖头,每天在家自己练习。为了增强耐力,他手扶轮椅在村小学的操场上“跑步”。一次快速行进中,轮椅的一个轮子脱落,来不及掌握平衡的他掉下轮椅跌了几个跟头,额头破了,汗水混着血水流了满脸。
第一次离家外出比赛,阿怀民参加的是在大连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虽然只拿到了第六名,但他已是欣喜若狂。此后,他多次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佳绩。2001年,为祝贺北京申奥成功,阿怀民孤身一人摇着轮椅历时一个月,行程2495公里,从西宁到达北京。
“作为一名运动员,北京能举办这么大的体育盛会,我发自内心的高兴,我希望能将青海人民对奥运的希望和梦想带到北京,也能鼓励更多残疾人笑对人生。”那一个月中,阿怀民遇到了诸多艰难险阻。一天在崎岖的山路上突遇大雨,他感冒了,牙疼得厉害。病痛难耐之时,他曾想过放弃,但一想到大家对奥运的渴盼,他咬咬牙,一口气喝光了两瓶矿泉水,在风雨中继续前行。
2008年6月,阿怀民作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火炬传递,他也成了青海省家喻户晓的残疾人运动员。他用比赛奖金为家里盖起了砖瓦新房,还收养了已故姐姐的孩子。“我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更多人,放下对命运的抱怨,让生命有意义。”
如今,阿怀民依然坚持每天训练,闲暇时,还坐着轮椅去10公里以外的武警部队驻地和官兵一起聊天、唱歌、吹口琴。十余年来的结对帮扶中,他与每一批驻守大通县的武警官兵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许多想家失落的小伙子得到过这位老大哥的安慰和鼓励。
“我对体育、对奥运都有着很深的感情。‘参加残奥会,为国争光’是我一生追求的梦想。”说到今后的愿望,阿怀民坚定的目光看向远方:“经过青海省体育局协调,我下个月就有可能去多巴高原训练基地参加训练。坐在轮椅上也能到达目标,只要敢想,只要行动。”(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