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汤淼周苏红离婚?
1 理解,最圆满的解决方案 31.7% 16179票
2 赞赏,汤淼是个真男人 29.0% 14804票
3 祝福,两人未来更美好 28.2% 14403票
4 可惜,本是幸福的一对 11.1% 5694票
汤淼上海寓所的客厅中央,摆了张大茶几。玻璃台板下压着一排照片,都是周苏红的笑脸。现在,若有客人来访,汤爸爸便会向客人介绍:“她是我的‘女儿’周苏红!”
从儿媳到女儿,汤淼家“酝酿”了近5年。数月前,汤淼与周苏红办理了离婚手续。“他们的感情一点没变。未来的生活,只是换一种方式。”汤爸爸说。
“放手,也是为了爱!”汤淼的轮椅靠在汤爸爸膝前,语气平缓。这个简单而朴素的想法,在他心里重复了千万遍。说出来的一刻,释然了。“炮炮(周苏红爱称)应该找个有能力照顾她的爱人。”
“汤家不能负了人家”
同为国家男女排第一接应二传,都身披“7”号战袍,汤淼和周苏红是中国排坛一个时代的金童玉女。
“女大三抱金砖”。2006年初,爱情长跑终于跑进婚姻殿堂。在双方家人的祝福下,他俩在上海登记结婚。那天,小夫妻许下同一个愿望——2008年一同在家门口迎战北京奥运会。 世事难料,突如其来的变故击碎了夫妻俩的梦想。2007年奥运备战如火如荼,汤淼虽有伤在身,但康复已见成效。初夏,他随上海男排赴圣彼得堡参加一场国际友谊赛,随后重返国家队。
彼时的西子湖畔,繁花似锦。汤爸爸正给两个孩子装修“婚房”,这是他一生中最忙碌,也最开心的日子。但一个国际长途电话如晴空霹雳,彻底改变了汤爸爸的生活。“汤淼在训练中受伤,要您来一趟俄罗斯。”挂断电话,汤爸爸知道肯定出了大事。
忐忑、不安……汤爸爸怀着难以言表的心情,火速赶往圣彼得堡。在当地一家医院,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只能用眼神与他交流。“儿子能活下来吗?站起来的几率有多大?他和儿媳今后怎么办……”
汤淼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爷爷、奶奶都已到了耄耋之年,汤淼是他们最喜欢的孩子。第一时间得知孙子病情,二老把汤淼大伯叫到身边,转达二老的意思:第一,要把孙子活着带回家;第二,周苏红是个好孩子,汤家不能负了人家。
父母之命拨动了汤爸爸心头最柔软的一根神经。在圣彼得堡,他夜夜辗转反侧。“父母请放心,两个孩子会处理好的。”汤爸爸说。
“咱们分手吧”
与死神“赛跑”,汤淼在俄罗斯治伤期间,因为心里有爱,有牵挂,他不舍得离开这个世界。摘下呼吸机时,汤淼做的第一件事是给爱妻报平安。只是身体实在太虚弱,断断续续说出的那句“我爱你”,听了让人揪心。
汤淼不止一次回忆,奇迹般地活下来,眼前、耳畔,每时每刻都是妻子的影子。那是他生存的勇气和动力。可病情真的一天天好转,他又不得不面对高位瘫痪的现实。病床上的汤淼看着爱妻红肿的眼眶,人生中第一次说了“狠话”:“咱们分手吧!”
轻声一语如万箭穿心,
她怎会不明白
汤淼的心意。“5年后,如果你还不能站起来,再说吧。”以泪洗面的妻子,只好想个法子“搪塞”过去。
其实,汤爸爸早就猜到儿媳不会同意。他太了解两个孩子的感情和儿媳倔强的性格。回沪后,汤爸爸为这事还专门找了上海市体育局的领导,希望帮忙做周苏红工作。“这孩子太好了,我们汤家不能对不起她。”
岁月如梭,一晃“5年之约”就到了。小夫妻俩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汤淼的病情淡却,反而愈加真切。病床前,亲戚也曾劝过汤淼,“周苏红如果不提,你也别再说了。这样过下去不也挺好。”汤淼涨红了脸,第一次和亲戚发了火。“我能给她什么!”他用尽了全身力气,重复了多遍。此后,家里人更明白汤淼对周苏红的爱,再也没提过此事。
“爸爸,你的手重了”
一个有情,一个有义。
汤淼受伤的消息传来时,周苏红正在国家队集训,心急如焚。等丈夫回国后,她立刻请假直奔上海。救治的第一阶段,汤淼的病情十分严重,住在重症监护室。医院每天只允许一名家属,隔着玻璃探视5分钟。为了每天能见丈夫,周苏红寸步不离病房。
在妻子的陪伴下,汤淼艰难度过了危险期。备战北京奥运会,周苏红带着不舍归队。聚少离多,她给汤淼买了台电子相册,拍些自己的照片,让家人放给汤淼看。
为了让汤淼了解外面的世界,夫妻俩每天必通电话,5年来从未间断。“两个孩子拿起手机,就有讲不完的话。2008年春节,周杰伦的《青花瓷》火了。电话里,周苏红一字一句教汤淼唱。”汤爸爸说起这些就滔滔不绝。
中国女排只要放假,哪怕只有一天,周苏红定要飞往上海探望汤淼。家人回忆,康复初期,汤淼生命体征很弱。天再热,也不能开空调。“周苏红整夜不睡,拿扇子给汤淼解暑。风大一点,汤淼就疼醒,风小一点会热醒,真是难为周苏红了。”
5年来,周苏红细心照顾汤淼,没一句怨言。一次,她集训回来正巧碰上汤爸爸打理儿子的日常生活。“爸爸,你的手重了,还是我来吧……”“换谁能做到这样啊。”汤淼家人心存感激。
“照顾他是我一生的责任”
从只能用眼睛说话,到坐起来,自己进食,再到借助器械站起来……汤淼的毅力,令人感动。他一直在创造奇迹。
为了给汤淼找到与外界的“接点”,妻子特地买来电脑。但起初汤淼连开机也不能操作。于是,周苏红只要有时间,就一遍遍地把流程教给照顾汤淼的阿姨。
离开中国女排,周苏红回杭州工作、读书,更没办法照顾在北京治伤的汤淼。她开始想办法,让汤淼到杭州治疗,但朋友几乎全部反对。“照顾他是我一生的责任。”因为周苏红的坚持,汤淼在杭州得到了两年细心的治疗和照料。
5年,周苏红坚守着那份真挚的感情。再苦,再累,无怨无悔。这些年,她回家见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国外干细胞移植又有进展了”、“汤淼站起来的希望又增大了”……她总在给自己的父母打气。
周爸爸和周妈妈也理解女儿的心思,从不多说。汤淼在北京治疗时,人手不够,周妈妈特地跑去一起照顾汤淼,一待就是数月。“一次在杭州,丈母娘来看望女婿,正巧碰上汤淼发高烧。周苏红想尽办法不让爸妈去病房。后来实在拗不过,老两口还是去了医院。”后来,双方父母坐下来一聊,才知道这孩子从没在父母面前抱怨过一句,也没有说过汤淼一个字的不好。
(据《新民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