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中国女子羽毛球队和男子羽毛球队相继捧起汤姆斯杯和尤伯杯。作为中国体坛的“梦之队”,中国羽毛球捧杯夺冠已不是什么新闻,可以预期,两个月后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队仍会有出色的表现。
尽管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一再否认中国羽毛球队“一家独大”的说法,并且谦虚地说羽毛球队还远远不如中国乒乓球队,但从竞技体育的角度来看,中国羽毛球队已经几乎做到极致,在每一个单项上,中国队都会有几位或几对选手占据世界前列的位置,近年几乎所有世界大赛的团体冠军都被中国队收入囊中,单项赛事金牌也很少旁落。
同样,中国承办羽毛球国际赛事的级别越来越高,数量也越来越多。苏迪曼杯2009年在广州举办,紧接着2011年又在青岛举行;汤尤杯今年刚在武汉落幕,明年羽毛球世锦赛又落户广州。世界羽联一共只有世锦赛、汤尤杯和苏迪曼杯三项顶级赛事,基本上年年都有一项顶级赛事在中国举办。
与中国热衷承办羽毛球国际赛事形成对比的是,近几年,国外对羽毛球赛越来越不感冒。苏迪曼杯2009年和2011年接连在中国举办之后,甚至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也坦言,像美洲、澳洲、非洲这些地方对羽毛球赛都没有积极性,欧洲一些国家对羽毛球赛事的积极性也在下降。除了中国优势越来越大、冠军悬念越来越小之外,恐怕还有其它原因。
在欧美发达国家,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发展都与体育产业密切相关,羽毛球相对狭小的产业空间,很难与足球、篮球一样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也不可能像足篮球一样成为吸金项目。相比较而言,尽管羽毛球运动在我国民间普及很广,竞技羽毛球和羽毛球赛事都由政府主导,往往只管投入、不管产出,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因而,在中国羽毛球队不断创造历史纪录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加速赛事产业化的步伐,让像羽毛球这样的优势项目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上也起到引领作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