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冯笑
冠军新生代 中国新希望
恰逢上海市台球协会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际,俱乐部超级联赛应运而生也是几代人日积月累共同努力的结果。过去几年,上海斯诺克遭到美式台球的冲击日渐式微,因此几经努力推出超级联赛也是旨在重整上海斯诺克运动雄风。
从筹备之初到尘埃落定,本届比赛得到了上海丁俊晖台球俱乐部、上海潘晓婷台球俱乐部、上海太子桌球俱乐部、上海利都桌球俱乐部、上海劲强桌球俱乐部、上海星伟桌球俱乐部、上海新新桌球俱乐部、上海豪国梦乐桌球俱乐部这八支参赛队伍的鼎力支持。即便是业余比赛,注重参与,但每一名球手、每一支参赛队伍都是为了荣誉而战,不少球队在常规赛结束后进行引援,因此季后赛的对抗性、观赏性也是更上一个台阶。
然而,备受瞩目的决赛却是一场属于新生代的较量。无论是丁俊晖台球俱乐部还是豪国梦乐,赛场上的两支队伍都是生力军,双方参赛球员大多是“90后”小球员,年满二十岁的球手两队各只有一名。年轻选手极具冲击力的表现则是让这场决赛更具看点。与此同时,上周六刚刚在中青赛夺冠的朱英辉马不停蹄地赶回上海,代表丁俊晖台球俱乐部参赛。以第三单打出战的他帮助球队将大比分改写为3比0,走下赛场的他一脑门的汗,心里倒是喜滋滋,“领先那么多,估计接下来我也不用再上场了。”
没想到随后的双打之争,双方你来我往颇为纠结,场边观战的丁俊晖台球俱乐部教练李忠也不敢大意,“斯诺克比赛变化太多,不到握手的那一刻,什么都可能发生。”冠军花落谁家尚存变数,但有一点李忠早有打算,不管最终能否冲冠成功,俱乐部赢得的奖金都要分给这群初出茅庐的小功臣们,“刨除参加比赛的开销,余下的奖金只要是打比赛的人人有份。不过有一点我事先跟他们说好了,一定要把赢球奖金的事情告诉父母。”
换做是两个月以前,跟着李忠练球的小球员们可没有想到能够一同分享3万元的冠军奖金,而这一次这群十多岁的孩子不仅赚到了他们在斯诺克赛场的“第一桶金”,同时也收获了属于整个集体的荣耀——以4比0的大比分击败豪国梦乐俱乐部,丁俊晖台球俱乐部成功登顶,成为上海台球俱乐部超级联赛首个冠军。
最佳最年长
更爱更坚持
伴随着冠军的诞生,本届超级联赛各项单项奖也是各有归属。这当中来自劲强桌球俱乐部的袁如弟颇为特殊,今年49岁的他是本次比赛最为年长的球手,同时荣获本届比赛最佳运动员奖。
袁如弟最早开始接触台球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当年17岁的他对斯诺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真正跟着老师学球是在1986年,当时全国赛展开后,自己觉得参加比赛的感觉会不一样,所以就一边学一边参加比赛。”于是这二十多年,袁如弟从未缺席过上海的斯诺克业余赛事,从二十多岁一直到现在已经“奔五”,“专注度确实不如以前了。过去打球,周围的人再怎么聊天我都觉得听不见,可现在不行,稍有一点声响就觉得分心。”
都说岁月不饶人,可对于斯诺克的那份热爱并未改变。就在两个月前,袁如弟在浦东有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球房,同时他也在担任斯诺克教练的工作。“感觉打球那么多年,很多东西不教给别人太可惜,尤其是看到很多人不会打,也不知道该如何学。”跟着袁如弟学球的大部分都是球房客人,是纯粹的业余爱好者,“工作压力大了,就来打打球放松一下。斯诺克能让人静下心,进球也是一种发泄,这种兴奋感也能消除疲劳。”
比赛告一段落,袁如弟将回到自己刚刚起步的球房,他说斯诺克已经变成了自己的专业,钻得太深早就扔不掉。今年的超级联赛全程参与,而之后的比赛袁如弟依然会坚持,哪怕赛程紧密,“一周双赛对于我们球员来说是好事。因为很多问题只有到了比赛,感受到压力的时候才能暴露出来。然后你才知道如何去调整,等到下一次比赛就能够再次去体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更快地取得进步。”
业余赛练好状态 世巡赛充满期待
☆梅希文☆
“本土选手”再回业余赛场
2002年在全国体育大会一杆成名之后,梅希文便来到上海练球,2010年代表上海参加全国体育大会的他曾在1/4决赛中淘汰丁俊晖,成为当时的一匹黑马,因此在沪上诸多斯诺克爱好者的眼里梅希文就是一位“本土选手”。“2007年之后上海斯诺克赛事的数量在减少,球员也不多,感觉在对抗方面不如以往,想要保持竞技状态也比较困难。”也正是在那一年,他选择南下,留在了当时球员聚集较多的深圳。时隔多年,再度回到上海,没想到这一次拿起球杆又回到了业余赛场。在梅希文的记忆中上一次参加业余比赛已经是七八年以前的老黄历了,“那个时候还是在老家湖北,参加武汉市的业余排名赛。以前在上海参加的也都是排名赛,几乎没打过业余比赛。”
其实业余比赛难度也不小,好在梅希文最近状态不错,在单打比赛中依然表现沉稳,两局比赛没有留给对手任何机会。前一段时间为了备战本周开打的世巡赛,梅希文的训练相当规律,每天保证5到6个小时的练球时间。根据赛事签表,梅希文在世巡赛前两轮将接连遇到两位世界排名前96位的选手,其中就包括马克·戴维斯, “所以比赛这东西真的很难说,不一定练得多就能打得好。况且这一次的世巡赛在国内是第一站,所以很多球员都是满怀信心,大家都一样。”
☆曹凯胜☆
想转行却放不下多年爱好
和梅希文一样期待着世巡赛的还有他在新新桌球俱乐部的队友曹凯胜。对于39岁的曹凯胜来说,如今打球已经很难再成为自己生活的重心,“年龄到了,确实精力不够。以前完全投入在球场,感觉自己精力充沛,状态好,打球也有信心。现在年龄上去了,各方面都跟不上,出杆时自信就没了。”
再加上国内职业赛赛制改革,逐渐被各类国际巡回赛取代,赛事奖金有所提高,但参赛费用同样水涨船高,对于曹凯胜这样的选手来说确实负担不小,所以从三年前开始,他便逐渐远离赛场,“结婚那么多年,是该考虑家庭的时候了。现在转行当教练也只是暂时的,也许明后年会做点生意,但具体做什么还没有打算,完全脱离台球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斯诺克是自己最大的爱好,打球这么多年曹凯胜也舍不得就这么放下,但究竟如何转型发展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更何况这一次亲身体验到了上海斯诺克业余赛事的良好氛围,曹凯胜更是深有感触,“不同城市台球运动的发展程度也是各不相同,像在徐州,普遍的台球消费理念就肯定跟不上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完全靠比赛养活自己已经是不现实了,至于在台球这个圈子继续发展也要看机遇。对于我们这一批老选手来说,倒不是说怨言,但比起现在这批年轻人,我们确实是没赶上好时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