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承办城市,今年迎来了富有活力的新成员,长江中游特大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武汉是中国著名的江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三镇鼎立的壮美景观。武汉也被誉为“百湖之市”,拥有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和众多湖泊。城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利用城市多湖泊的天然地理优势,武汉市打出了“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环中赛承办口号,力图将环中赛武汉站办成一次水中穿梭、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公路自行车运动视觉盛会。
武汉市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之地正是在武汉市内。并且武汉也是国内科教名城,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三。其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和商贸流通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群众体育实现新发展
进入十一五,武汉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体育局的指导支持下,经历了体育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时期。全市体育工作者通力合作,开拓进取,谱写了武汉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新篇章。
群众体育实现新发展。武汉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人口比例达45.4%,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市级各类体育单项协会发展到26个,协会登记会员发展到30万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壮大到18000多人。90%以上的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建立了文体站或文体服务中心。城市社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平均达2套以上,农村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了全覆盖,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广场、健身苑、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一批融入人民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健身需求。
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
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武汉代表团携东道主优势,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实现了武汉代表团参战城运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武汉市有32名运动员代表湖北代表团进入决赛,武汉籍选手郑攀夺得湖北代表团赛会首枚金牌。武汉籍运动员赵菁勇夺仰泳100米,200米两枚金牌。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武汉市自身培养的运动员郑东升、李博、郑攀代表中国参赛,武汉籍运动员勇夺7枚奥运项目金牌,为国争光。
体育设施建设成果喜人
“十一五”期间,武汉市抢抓“六城会”机遇,新建改造了一批大中型体育场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28平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武汉体育中心在原有60000人体育场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国际化、功能多元化、建筑标志化、设备现代化”的要求,兴建了13000人体育馆、3000人游泳跳水馆,功能更加完备,为武汉市承办更高层次的综合性运动会以及国际单项体育赛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武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武汉江滩作为“中国第一健身长廊”被命名为国家级体育公园。
体育宣传开创新局面
成立武汉地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充分发挥体育在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美誉度,展现城市魅力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十一五”期间围绕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奥运火炬武汉传递活动、国际渡江、国际赛马、全民健身运动会等重大宣传战役,各级各类媒体报道武汉的数量达到10万篇次,仅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武汉体育赛事活动达到112场次。武汉市承办的女足世界杯和女足世界杯抽签仪式等活动吸引了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重量级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百度中关于女足世界杯武汉的报道达到84.8万篇次。
体育产业迈出新步伐
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等市场逐步开拓,体育健身经营场所发展到537家;武汉昊康、武汉贝蒂等体育健身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较强竞争力;国际渡江节、国际赛马节等高质量武汉体育品牌形成城市名片;女足世界杯等系列国际性、洲际性重大赛事拉动赛事经济;武汉市体育彩票销售额突破35亿元。“十一五”时期武汉市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对武汉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同时为“十二五”时期武汉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今年9月,这座生机勃勃的体育大城市又将迎来第三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莅临。届时穿梭于梁子湖、东湖和武汉长江大桥之上的浩瀚车流,将犹如一道运动的长河,使体育之美与风光之美在这座新环中城市交相辉映,武汉也将借助2012环中赛谱写出其体育事业的新篇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