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篮球队结束了他们的中国之旅,不管是对阵清华大学队、上海交通大学队还是以替补阵容出场的上海男篮,他们都赢得很轻松,让人不禁感叹:人家的大学校队打中国的专业队都如砍瓜切菜般,中美两国的篮球水平还真不在一个档次上。
然而,除却技战术水平上的差距,另一种差距或许也应该引起国人的重识,那就是“专业”。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篮球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篮球有一定差距,但从来不缺“专业”队。从少年体校到市队、省队、国家队,成体系的“专业”篮球培训模式早已行之有年,包括清华、交大这类大学校队,主要也都是经过特招引进专业选手组成的,何来“不够专业”?
看看这次来华访问的UCLA队的人员构成:球员12人,教练组却多达18人。这18人中,除了主教练、助理教练外,还有负责住宿、旅行等事务的管理部主任和负责比赛、训练的篮球部主任,以及体能师、装备协调人、录像采集协调人、文化课协调人等工作人员。队中媒体负责人艾利克斯介绍,球队的队医、心理辅导师及营养师此次还未随队来华。仅仅一支大学校队,却有分工如此细致明确的保障队伍,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毋庸置疑,“细分工”带来的“强保障”也自然成为UCLA队强大战斗力的一部分。
而且,虽然UCLA队作为“美国大学体育联盟”(NCAA)的成员,每年能从联盟得到不菲的资金支持,但上述后勤保障队伍当中,有不少职位都是由学生担纲,属“义工”性质。“细分工”的更大意义在于:每年的毕业季来临时,球队不仅能为职业体育联盟输送出众的球员,也能为社会输送不少管理、媒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些毕业生可以利用在球队日常运营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体育而言,依托校园“体教结合”,重新认识体育“专业”,培养更多体育产业所需的专门人才,任重而道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