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伟突然辞世,外界对体育解说员这个行业给予了高度聚焦。人们对体育解说员比较熟悉,因为几乎每到比赛日,都能听到他们专业的解说。但人们对这个群体又不熟悉——高速运转的赛事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尽量避免出错,不能有主观倾向性,赛前要恶补相关知识,一场场解说下来,身体和心理的承受都达到了极限。在业余生活中,他们是如何缓解这些压力?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5大名嘴,就解说员的生存状态进行了一次全方位调查。
黄健翔:
解说后惯性亢奋导致失眠
在国内,提到解说员,谁都绕不开黄健翔。作为中国体育解说员的一面旗帜,黄健翔的解说风格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虽然解说员对现在的黄健翔已不是主业,但好友陶伟离世,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个表面风光的行业,黄健翔的话无疑最有代表性,“解说员的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可能现在连黄健翔本人也记不清他到底解说了多少场赛事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解说,黄健翔的专业知识、深厚解说功底,从来都没变过。尤其是凌晨比赛,电视机前的观众可能昏昏欲睡,黄健翔依然精神饱满,这背后是巨大的付出——保证体力和精力、熬夜奋战,解说之后还要面临惯性的亢奋无法入睡,这些,黄健翔很少主动提及。
董路:
赛前准备工作要花更多时间
好友陶伟的猝然离世,让同为足球评论员的董路伤感不已。在谈到体育解说员这个行业时,董路认为这个行业的工作属性决定了生活的不规律性,“不可否认,解说一场比赛要做很多的准备,甚至花的时间比解说比赛的时间还多,现场的时候也要根据比赛情况作出调整,压力挺大。”
杨影:
连说12个小时没时间吃饭
作为赛事密集、关注度高的乒乓球项目的解说,杨影的工作强度自然很大。“很多时候都是直播结束了,但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因为比赛没有完成我们就要为了录播接着解说,有时候一连要说上12个小时,就算是插播广告时间也是比较短,中间根本没有时间吃饭,只能是自己带点巧克力补充能量,水也不敢多喝,害怕上厕所”,但杨影觉得,有那么多喜欢这项运动的球迷,值了。
解说员不仅要面对繁忙工作的压力,有时还会因为说错话而受到网友攻击。“解说比赛没有彩排,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都不是故意说错了,嘴是受大脑控制的,人一累嘴就跟不上,希望球迷们也能换位思考,多给我们一些宽容。” 杨影无奈地说。
段暄:
再热高温也得坚持西装笔挺
接通段暄的电话时,他的声音比较低沉,好友陶伟离世,段暄非常难过。“作为陶指导的好朋友,我们几个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把他平平安安送走。 ”
作为央视近十年来着力培养和打造的足球赛事当家解说员,段暄在迅速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确立了自己在业界内的领军者地位,但也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巨大压力。几年前,他在一次直播中不小心“走光”,被网友扒出了他“上身穿西装、下身穿短裤”的“直播工作照”,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段暄自己也多次诚恳检讨和道歉,才逐渐平息了“短裤门”事件,因为当时直播间内大灯照射下的高温,让一般工作人员只穿短衣短裤还一个劲冒汗,而段暄作为主持人,就只能享受“下半身”的清凉,上半身仍然需要西装笔挺。
王晋:
曾连续10天见不到太阳
作为年轻一代解说员,王晋经历了前辈们相似的成长过程,“解说赛事密集的时候,我曾经连续10天都没见到太阳。”王晋说。
谈到解说员这个工作,王晋有自己的理解,“我们这一行一定要是日积月累的,不像快女超男那样一夜之间被人们知晓。”
在辽台,王晋一人几乎囊括了所有比赛解说,因此他的辛苦程度远超央视的那些同行。王晋给记者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我在2008年的时候,一个月解说过48场比赛,那阵子,都是晚上解说,当时年轻一些,但心脏也承受不了。挺过了那个月,我休了好长时间才缓过来。”
这只是王晋解说生涯的一个缩影,这种经历对他已经习以为常了。压力大,身心俱疲,这是密集解说之后王晋最大的感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