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硝烟散尽,意味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完成其奥运使命后已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奥运周期。在这4年时间里,鸟巢、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这些庞大的奥运场馆在各自转型的过程中,渐渐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奥林匹克公园高峰论坛上,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园区内最主要的六大业主单位的代表纷纷登台“吆喝”,展开自我推销。
4年之间的变化——北京答卷令人满意
众所周之,北京奥运会最重量级的奥运场馆都集中在如今的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国家体育馆,任何一个建筑无不都是一座超级庞然大物。如何在奥运会后盘活这些奥运场馆,早已成为举世公认的难题。
在一场别开生面的商务推介会上,来自鸟巢、水立方等园区六大业主单位分别上台“吆喝”。这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更是一个让所有人了解北京奥运场馆在这4年中经营状况的机会。
“从数据上来说,截止到目前,鸟巢累计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举办各类大型活动61场,累计总收入8.2亿元。”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城首先摊开了鸟巢的账本。鸟巢一直在奥运赛后保持了中国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演出的一个平台,从意大利超级杯到滚石演唱会,顶级文体活动一直都是鸟巢的标识。不过,杨城同时介绍说,鸟巢并未因此而筑起和普通百姓的藩篱,群众性的体育文化活动和创新的体验旅游也都是鸟巢未来的主营方向。
来自水立方的负责人杨奇勇表示:“在近几年的精心培育和运营的不断探索中,水立方大型活动,群众游泳健身,公益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已经成为水立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增长点。”
在诸多业主单位之中,底气最足的恐怕还得数国家会议中心。“到现在为止,国家会议中心是国内第一品牌的特大型会议中心,同时也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的都不错的一个典范。”国家会议中心副总经理许锋介绍说,国家会议中心的地面展厅出租率是64%,在中国属于最前列,不但是中国最大的大型会议中心,同时也是最繁忙的会议中心。“在奥运会后我们自主经营的第一个财年,就完成了盈利的任务,到现在快3年的时间,不但会议数量增长,我们收入也在大幅增长。”
4年之后的目标——国际活动聚集之都
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政策决策者和引导者,隶属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将“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示范区”作为未来努力的目标,实际上已经为鸟巢、水立方等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目标?毕竟“国际活动聚集之都示范区”这个提法对很多人来说之前还没有听说过。朝阳区委书记程连元解释说:“朝阳区是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承载着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历经50多年发展,朝阳区在文化文明、国际交往等方面,已经集聚了强大的功能优势。在首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担当重要角色,有责任有空间也有优势,承担起‘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示范区’的任务。”
在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看来,具体的数字也许更能支撑“国际活动聚集之都示范区”这个提法。管委会副主任田巨清介绍说,奥林匹克公园园区的国际活动、会展比重目前占六成,另外四成是国内和北京的活动。据专家估计,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北京市打造世界城市进程中,其超大规模活动举办的贡献率应该是独占鳌头的,比例会超过50%。“因此,我们在争当国际活动聚集之都示范区,应该上是当之无愧的。”
不过,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何文义指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能否真正实现国际活动聚集之都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关键在于能否将一些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固定下来,长期持续地举办。他认为,园区除了积极吸引现有国际知名品牌活动进驻外,还应努力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活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