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车神”黄金宝 记者柯皓摄 |
环中赛武汉站比赛现场 记者柯皓摄 |
黄金宝(左)与本报记者合影 |
环法自行车赛已有109岁,而环中赛仅仅才3岁,差距不言而喻。“亚洲车神”黄金宝在中国香港队休息营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车手的能力并不比外国车手差;虽然中国自行车运动起步较晚,但这反而更利于我们少走弯路,实现直线超越。
现状 自行车多而自行车手少
中国是自行车人口第一大国,却不是自行车运动强国。谈及中国自行车运动的现状,黄金宝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中国自行车运动起步很晚……”中国拥有的自行车数量以亿计算,但注册的运动员只有2000余人。而在只有6500多万人口的法国,注册运动员达到了50万。
在黄金宝看来,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自行车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很发达,对参赛车手和车队的准入要求很高。国内的职业车队不可能一步跨入大师级比赛的大门,必须从中国到亚洲再到洲际比赛一级一级地取得成绩积分,才能获得参赛资格。而在中国,对普通大众来说,自行车更多是一种代步方式和健身手段,与职业比赛相去甚远。”
差距 中国车手缺的不是能力
目前,中国车手还没有一人参加过环法比赛,但黄金宝认为,中国车手能力并不差。
“中国车手在体能、勇气等方面都没有问题。”黄金宝说,“我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团队配合、技战术运用和大赛经验方面。许多选手对比赛的规律和‘打法’不太了解。训练保障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科研上的投入加以快速提高;但经验方面的欠缺,需要通过很长一段时间,不断在比赛中积累提高。”
局限 全亚洲的机会都很有限
导致中国车手经验不足的直接原因是参赛机会太少。“从世界范围内看,整个亚洲获得的参赛机会是非常有限的。”黄金宝说,“环中赛为车手们提供了在世界大赛上展示自己的舞台。一旦中国选手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就可能吸引其他赛事主办方的注意,获得更多比赛机会。”
环法级别的职业车手每年比赛距离为2万多公里。欧洲每年举办超过100公里的比赛有800次之多,各种小型赛事平均每天有多达8场。反观国内车手,每年比赛距离仅为3000到4000公里。“欧美职业车手每年可以参加80至100场比赛,而中国运动员每年可参加的赛事大约只有30场。”黄金宝感慨道。
未来 用好“拿来主义”少走弯路
黄金宝直言,从职业化程度上看,中国自行车运动除了要大力发展职业车队外,在赛事组织、公关、市场化运作和奖金设置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年来,环法赞助商每年都有30家左右,其专业运营公司与团队已相当成熟,平均年收益高达1亿欧元。而环中赛刚刚步入市场化运作轨道,官方合作伙伴、赞助商和供应商加起来只有十几家。但黄金宝乐观地认为,中国自行车运动起步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用好‘拿来主义’,直接吸取环法大赛的经验,少走很多弯路,少犯很多错误,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直线超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